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11月24日,在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工作會議上,我省決心拿出硬招實招,爭取提前兩年完成脫貧任務,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全省尚有近400萬貧困人口

  11月25日今冬初雪過后,在肥城市安駕莊鎮鎖魯城村村民張吉銀家中,偏癱的妻子躺在床上,行動不便,話也說不太清。53歲的張吉銀告訴記者,妻子治病花去了家里大部分積蓄,由于時刻需要有人照顧,他無法外出打工掙錢,家里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女兒也得用錢。斷了進項曾讓張吉銀一籌莫展。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村里去年主動為他夫妻倆申請了低保,錢雖不多,但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扶貧任務較重的省份之一。實現全面小康,絕不能讓一個老鄉掉隊。

  記者了解到,按照去年全省精準識別的結果,全省還有貧困人口394萬人,其中國標以下231萬人。從分布區域看,貧困人口47%集中在山區、灘區、庫湖區、鹽堿澇洼區,71%在西部地區。從致貧原因看,因病、因殘致貧的占58%,因缺資金、缺技術致貧的占21%。

  省農業廳廳長、扶貧辦主任王金寶對記者說,深入分析精準識別的結果可以發現,目前的農村貧困人口基本屬于相對貧困,已沒有吃不上飯、穿不上衣、住不上房的問題,貧困戶與其他農戶的差別主要體現在生活的水平和質量高低上。

  據王金寶介紹,2014年我省對省定扶貧標準進行了較大幅度提高,按2010年不變價提高到3000元,比國家標準高700元。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則由2011年的8000萬元增加到今年的8.45億元。目前,我省基本建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扶貧新格局,已經連續四年每年減少貧困人口100萬人以上。

  呈“插花”分布,須精準“滴灌”

  “總的看,目前全省的貧困戶基本屬于個體性貧困,致貧原因復雜多樣,并具有偶然性和暫時性,很多人貧得快、脫貧也快,扶貧脫貧關鍵在精準,真正實現因戶施策,一人一策。”王金寶介紹說,貧困人口中,低于省定線、高于國定線的有163萬,這部分人口貧困程度相對較淺,可以通過扶持產業和解決就業再“拉一把”、“扶一把”,短期內實現人均增收五六百元并不太難。而對低于國定線的231萬貧困人口,則要重點加強低保和集中供養兜底政策的保障,同時制定落實較長幫扶措施,實現脫貧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記者注意到,我省貧困人口的分布與中西部地區連片式分布有很大不同,主要呈“插花”特點,較為分散。據統計,我省7005個省定貧困村擁有的貧困人口是246.9萬人,只占貧困人口總數的52%,其他48%的貧困人口分散在6萬多個村中。貧困戶中1人戶、2人戶合計占到69%。

  “就單個農戶而言,只要幫扶措施和指導服務跟上,脫貧解困的難度并不很大。但是我省貧困戶多數是散戶、小戶,造成扶貧的任務也非常分散,這就增加了扶貧的難度。”在王金寶看來,扶貧開發從過去的整縣、整鄉、整村連片推進,發展到現在的到村、到戶、到人,既是過去扶貧開發取得重大成效的體現,也為當前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分布廣、數量大的散居貧困人口,必須采取更為精準的“滴灌”方式,真正把扶貧工作“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到家里”。

  頂層設計五條脫貧路徑

  結合我省資源稟賦和現有基礎條件,省扶貧辦對全省脫貧攻堅作出頂層設計,提出了五條脫貧路徑。

  ——通過扶持產業和解決就業脫貧―批。

  目前全省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有171.7萬人,占貧困人口總數的46%。我省決定,研究面向貧困人口的就業政策,開展就業幫扶活動,鼓勵就地轉移就業。創造更多公益性崗位,促進貧困家庭就業。加大專項扶貧資金投入,重點支持發展特色產業、休閑農業。

  ——通過低保政策兜底脫貧―批。

  全省現有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的五保人口2.1萬人、低保人口112.5萬人,兩項合計占貧困人口總數的29%。我省決定,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應保盡保,并逐步提高低保標準。2016年底前,各地低保線達到或高于國定扶貧標準線(2800元);2018年底前,各地低保線要達到省定扶貧標準,真正實現“兩線合一”。對五保、低保人口中仍具有勞動能力和致富愿望的21.9萬貧困戶,同樣實施產業幫扶,做到內力與外力結合,輸血與造血并舉。

  ——通過醫療救助扶持脫貧一批。

  全省現有因大病致貧的22.5萬戶,占貧困農戶總數的12.3%;因臨時性疾病和慢性病致貧的74.2萬戶,占41%。我省決定,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成員實行醫療保險全覆蓋,由各級分擔貧困戶自籌部分,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再提高5個百分點,降低大病保險報銷起付線,提高報銷封頂額度。對康復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加大產業幫扶措施,建立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

  ——通過教育、培訓扶貧脫貧―批。

  在全省貧困人口中,16歲以下的有36.4萬人(其中,小學在讀的18.3萬人,初中在讀的8萬人),占貧困人口總數的9%。另外,有高中在讀的4.2萬人,中高職在讀的0.5萬人,大專及以上3.8萬人。這部分人是改變貧困戶現狀的根本希望,我省決定,加大教育、培訓扶貧力度,徹底阻斷貧困的代際相傳。

  ——通過移民搬遷安置脫貧―批。

  全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有意愿進行易地扶貧搬遷的貧困戶有0.5萬戶、1.58萬人,涉及7個縣、110個村。我省決定,積極爭取國家扶貧搬遷政策支持,在土地置換、財政補貼等方面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搬遷進度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