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份穩定的職業不再是評價一個 本報記者 陳瑋 周國芳人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當進政府部門進國企端上“金飯碗”不再是一勞永逸,很多人選擇“逃離”。但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人仍然擠破了頭,進入別人想要逃離的地方。

  即便是重新選擇,不少人發現他們追求的仍然不是自己想要的?!昂芏嗳讼朕o職,并不是因為自己想去追求什么,而是覺得自己現在不想要什么,想要逃避?!庇袑<冶硎荆谥匦逻x擇職業之前,應該有一個長遠的計劃,而不是盲目想要逃離現在。

  本報記者 陳瑋 周國芳

  “走進厚厚的玻璃墻就感到疲倦”

  今年年初,濟南一鄉鎮負責宣傳工作的公務員小邱注意到了一組數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15春季人才流動分析報告》顯示,政府部門、公共事業、非營利機構行業的從業人員跨行業跳槽人數比去年同期上漲34%,其中多數公務員跳槽到了房地產、金融和互聯網行業,職位大多是行政、法務或質量管理。

  這組數據引起了爭議,小邱卻很是贊同。“工作很忙,一周只休一天,而且收入也少得可憐,所有收入加起來,一個月頂多3000多塊怎么樣養孩子,想辭職是常有的事兒。”而她的想法與該數據公布的多數公務員跳槽的原因不謀而合:得不到重視、待遇差、創造性得不到發揮,人際關系不融洽……

  公務員隊伍辭職并不是個例,銀行、國企、媒體的從業人員都在“逃離”著。銀行業今年已有數十位高管辭職,據媒體公開報道,基層銀行從業人員現排隊式辭職。在某國有銀行工作的王娜說,沒有規律的生活、客戶的刁難以及收入的減少,讓她每天走進厚厚的玻璃墻后,就感到疲倦和來自外界無限的惡意。經濟下行之下,銀行普遍凈利潤下滑,王娜的工資甚至不如實習時拿得多。

  對于國企,更是面臨著大量人才流失,據媒體統計,今年8月以來,近百家公司高管辭職,逾四成來自國企。辭職的背后,是利潤下降和高薪不可維系。據統計,今年1至10月,國企利潤同比下降9 。 8%,造成了員工工資持續下降。

  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馬廣海說,“經濟的轉型和下行的壓力,并不是今年才有。人員的流動,是社會轉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边@個階段,就是新興行業漸漸發展成熟,而傳統行業明顯衰落,帶來工資的必然下降。

  辭職創業,最難的時候想過自殺

  但是,逃離后的人,一定就是成功的嗎?

  “從離開到現在,有一點我敢保證,那就是我從來沒有后悔過?!睏顬⒔衲?7歲,創辦了一家名為“快樂藝術樂園”的藝術培訓機構,除了機構的負責人,他還是一名架子鼓老師,教著40多個小學員。三年前,他在一家非常有名的國企工作,拿著不菲的薪水。

  “受不了體制的束縛,所以我辭職了,為了這事兒,我媽跟我鬧了三年?!睏顬⒄f著說著笑了起來,好在培訓機構運行得很成功,目前還相繼開設了其他課程,楊灑也慢慢得到母親的理解。

  但不是每個從“鐵飯碗”走出的人,都有他這樣的幸運。王飛原來是濟南市一區級機關的公務員,今年瞞著家里人辭了職,找了五個股東,一起投資創辦了自己的電影工作室。“有很多自己沒預料到的困難,或者是預料到,卻沒想到這么困難。”王飛苦笑了一下。最近他想發起活動攢人氣,但是股東之間意見分歧很大,項目一直推不下去。

  “多耗一天,就多浪費資金,自己承受很大壓力?!蓖躏w說,募集到的錢只有20多萬,如果不盡快盈利,就無法向股東交代,下一年的資金就成了問題,然而現實是,項目推動很慢,競爭很激烈。

  “壓力大的時候,就躲起來哭一會兒,最極端的時候,還想過自殺,因為實在是太難了?!?/p>

  王飛并沒有后悔放棄公務員的身份,雖然每天也要求人辦事,找人投資,但是說的每句話都是發自內心的,“不像在機關,人際關系非常復雜,話都要繞著說,很累?!?/p>

  對于楊振來說,走出事業單位的隊伍是他做過最后悔的事。楊振是王飛的朋友,兩年前從濟南市一家事業單位辭職,原因跟大多數想辭職的公務員一樣:累,賺錢少,干得多也得不到相應的回報。于是他辭了職,到濟南西部一家4S店賣汽車,但現實的情況是,努力干活,并不一定能賺到錢?!昂髞碓诟改赴才胖?,他去了電力部門,仍然做著他之前看來沒有意義的辦公室工作,但現在格外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