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國考”公共科目筆試于昨日舉行。從1994年中央國家機關首次招考公務員以來,國家公務員考試已經舉行了22屆。1994年招錄490人,報名人數僅為4400人,2016年共招錄2.7萬余人,創歷年來最多,平均競爭比由2010年的93:1降為50:1,加之本次“國考”新政策要求在職公務員以及事業單位在職人員不得報考,因此被考生稱為史上“最好國考年”。

  錄取比例7年來最高

  據悉,本次考試共招錄27817人,提供15659個職位,相較往年,2016年度的招錄規模達到歷史最高值。比2015年度增加了5569人、2184個職位,人數增幅達25%,職位增幅達16%,但報考人數并未隨著招錄人數的增加而“水漲船高”。截至10月26日18時,2016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共有139.46萬人通過了用人單位的資格審查,較去年的140.9萬人減少了1.44萬人。

  從近幾年的競爭比例來看,本次考試的競爭激烈程度達到最低值,競爭比為50:1,僅為7年前的一半。競爭激烈程度的降低客觀上會提高考生的成功率,考生們將有更多的機會加入國家公務員隊伍。

  探索行測分類考試

  2015年度“國考”公告發布之際,政策指出要“對省級以上機關和市地級以下機關職位分別命制公共科目筆試試題”,這次的考題也將這一消息坐實。

  本次行測題分成了兩類試卷,主要不同在于地市總題量為130道,較省級以上少5道,這5道題屬于數量關系題型,其他題型題量均一致,只是題序選項順序稍有不同。

  據某考試輔導機構專家介紹,“國考”申論科目的分類考試先于行測。2007年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申論考試,試卷上出現了按職位層級和類別進行的分類命題,一張試卷,兩種題目組合,分別對應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市地級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的考生。

  2010年,考試大綱明確了分類考試的方向,按招考職位的層級分為兩類試卷。同時,明確了測查能力的要素,對省、市考生分別提出4種測查能力,能力要求更加細化,更貼近職位要求和機關工作實際。至此,申論考試完全進入“分類設卷、分卷考試”。

  從目前來看,行測分卷尚處于初步探索期,區分不算太大,但這種變化卻是整個公務員考試招錄工作科學化探索的其中一環,是考試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