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專題:》》》》》》》》
[提要]鄒城市香城鎮莫亭村今年70歲的劉傳福,為了讓患有自閉癥的孫子能和正常孩子一樣上學,為了讓兒子兒媳安心工作養家,他與孫子同桌五年陪讀。課前預習,課上聽講,下課后再輔導,每一篇課文爺孫倆要學三遍。初中畢業的劉傳福輔導孫子已經有點吃力,常常下課后去請教老師。
鄒城市香城鎮莫亭村今年70歲的劉傳福,為了讓患有自閉癥的孫子能和正常孩子一樣上學,為了讓兒子兒媳安心工作養家,他與孫子同桌五年陪讀。 從家到學校只有1500米,劉傳福老人拉著孫子走了五年。五年來劉傳福老人風雨無阻,甚至不敢生病。如今13歲的小思眾已經長到了1.78米,劉傳福卻在一天天老去。
一張電費單,決心不讓孫子輟學
起初,劉傳福沒想著陪讀,但把孫子送到學校后,整個班都上不成課,孫子不是大聲喊叫就是到處亂跑。劉傳福這才開始了漫長的陪讀路。
“都是七八歲的小孩,老師也就20多歲,我一個老頭坐在那兒,老師別扭,我也很別扭。”劉傳福說。
“不上學又不行,在街上小孩看到思眾都叫他‘憨巴子’,調皮的孩子還欺負他。他小的時候不懂得反抗,被人欺負了也不說,我要去找人家,他拉著不讓去。在課堂上暴躁時我就安撫他,他不順意的時候就會用拳頭捶我。”劉傳福說。
日復一日的陪讀,70歲的劉傳福不僅要克服心理上的別扭,更得克服身體上的病痛。思眾上三年級的時候,劉傳福胃疼得厲害,醫生勸他住院治療,他卻不肯。“我住院了,孫子就得停課在家,本來基礎就差,再停課更跟不上了。那時候也想過不讓他上學了。但是,一次他奶奶給我洗衣服,發現了一個收據,因為不識字就讓思眾看看,結果他讀出了‘電費’,那個時候我們決定說啥也不放棄。”
課本上滿是爺爺的筆記
8日,鄒城市香城鎮莫亭小學五年級一班,一位70歲的“學生”正在班里陪孫子上語文課,老師正在講《晏子使楚》這一課。劉傳福老人前一天晚上在課本的空白處寫上“記敘文,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與楚王三次斗智中,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課本上滿是劉傳福的筆記。課前預習,課上聽講,下課后再輔導,每一篇課文爺孫倆要學三遍。初中畢業的劉傳福輔導孫子已經有點吃力,常常下課后去請教老師。
2004年,兩歲的小思眾在濟南被確診為自閉癥。在濟寧治療三年,小思眾終于能開口說話了。可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沒有一家愿意接納他。“那幾年跑遍了鄒城的幼兒園,人家都不要。他8歲的時候,我們從城里搬到老家農村,在莫亭小學入學了。”劉傳福說。
爺爺常幫班里的留守兒童“打氣”
現在的思眾身高一米七八,體重180斤,剛開始上學的時候騎在爺爺脖子上,現在他總是搭著爺爺的肩膀走路。“他離不開我,我有時生氣把他訓哭了,我推門要走,他就趕緊抱住我。”劉傳福說這話的時候,眼淚就順著臉上的皺褶流了下來。
莫亭小學的楊麗華,擔任思眾的班主任4年了。“開始每次講課都很緊張,現在不這樣了,劉大爺不但幫助老師輔導孩子們,還幫助老師維持秩序。孩子們都親切地叫他‘老爺爺’。”
楊麗華老師說,“老爺爺”經常幫孩子們打車氣、修車。“學校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缺少關愛,所以我看到誰不對勁兒了,就主動過去問問。班里的孩子疊千紙鶴,寫一些祝福的話送給思眾,我看了很感動。思眾學習差,成績拖后腿,班主任從來沒抱怨過。”劉傳福說。劉傳福一天天老去,思眾一天天長大。“我能陪讀到他上初中,初中畢業后怎么辦?我希望有一個培訓機構能夠接納他,有了技術就能謀生。”劉傳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