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城市級別由特大城市變為大城市 城鎮化提速

  日前的公布《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對我國原來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進行調整,將城市規模劃分調整為五類七檔,并增設超大城市。根據新標準,濟南由此前的特大城市變為大城市。


  最新城市規模劃分標準

  城市劃分新標準出爐 濟南變成大城市

  之前城市劃分標準的山東省城鎮化發展綱要(2012-2020年)中曾提到,城區人口達到300-500萬就是特大城市,城區人口在100萬-300萬之間為大城市,城區人口在50-100萬則為中等城市,人口低于20萬為小城市,5-10萬人為小城鎮。根據這個標準,濟南城區人口超過300萬,進入了特大城市行列。

  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原有的界定標準已不適合當前的管理,根據新標準,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類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類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類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類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由此,濟南也正式從特大城市的行列變為大城市。

  新標準加速城鎮化 濟南城區版圖不斷擴張

  隨著濟南樓市版圖的擴圍,靠近城區的近郊也變成職業的熱土。西客站片區作為率先幾個拆遷后重建的樓市重點區域之一,各種配套設施已經不斷完善,隨著中建、綠地 、恒大、龍湖等品牌房企的入駐,西客站片區猶如一座城中城般成為西部的標桿。與西部對應的是早就成熟的東部奧體片區,隨著奧體片區樓市的飽和,近郊的唐冶片區和雪山片區也成為東部樓市的重點區域。而這些片區相對較低的房價吸引了大批的置業者,大大分散了城區的人口。

  在城鎮化不斷提速的同時,也為城市的發展帶來了各種負效應,典型的案例出現在南部區域。作為大社區聚集地的南部,由于魯能領秀城、中海國際社區 、陽光100等多個大社區的高人口密度帶來了諸多城市病,城市劃分新標準正是為了解決城市發育過程中的各種不足而制定。

  專家表示,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更能有效的管理城市。作為濟南最后發展起來的片區,今年濟南北部的濱河新區最搶眼。隨著海爾云世界 、中海華山瓏城 、北大時代 、鑫苑名家 、榮盛錦繡瀾灣 等項目的入駐,北部已經徹底改變臟亂差的形象。而此次新標準的出爐,不僅能更有效的適應對人口的管理,也能有效避免類似南部的各種城市病,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完善城市等級體系,加速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