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鏈接
從“黑”到“白” 專車如何走
去年的一場紅包補貼大戰,讓打車軟件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無疑,面對打車軟件這一“新寵兒”,用戶與投資方都在用實際行動投了支持票。一輪輪的融資支撐起了持續不斷的紅包補貼,而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養成新的出行模式。
出租車行業自然不能善罷甘休,罷運、走上街頭聯合抗議,各種反抗情緒在地方輪番上演。
多地出租車抗議頻發
本是在“燒紅包”大戰中坐收漁翁之利的出租車司機,卻在面臨半路殺出的專車業務時陷入了過河拆橋的窘境。
就在專車軟件與高居不下的份子錢造成的雙重壓力下,多地出租車司機開始了抗議和罷運。從2015年1月4日沈陽數千輛出租車集體罷運開始,出租車罷運全面爆發。包括長春、濟南、成都、南昌在內多個省會城市全線開花,堪稱有史以來最大規模。
一場關于出租車“份子錢”的爭論硝煙四起,但其實點燃這場戰爭的導火索還是帶著去“中介化”的革命精神而來的專車。5月12日,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在洛陽的辦事處遭當地工商聯合執法查封,而當地出租司機對這一結果都表示出支持的態度。
6月15日,武漢漢陽區運管部門對一名專車司機進行查處并扣車,引發了上百名專車司機的武力對抗;而在6月12日,杭州兩名當地出租車司機疑似“釣魚”專車司機,引發了大量專車司機的圍攻,場面一度失控。
在此之前的6月10日,廣州也發生了疑似交委釣魚執法專車的事件,引來了上百名專車司機的聲援和抗議,最終以專車的勝利而收場。
在這場市場利益的博弈中,幾乎利益各方都在等待著來自高層的說法,結束這場沖突的重任落在了管理辦法的出臺上。如何為專車定性成為結束這場沖突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