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
盲人按摩師為他人尋找“光明”
17歲時,陳欣突然患上了視神經萎縮,半年后完全失明。他一路拼搏,從不良少年變成了按摩能手,并創辦了自己的盲人按摩中心。他還向上百名殘疾人傳授生存技藝,無論困難多大,都不放棄一個學員。
葛繼宏
殘疾人社區里辦公益書法篆刻班
市中區魏家莊街道館驛街社區居民葛繼宏身體殘疾,但自食其力,鉆研成篆刻名家。成名后,他不忘回報社會,先后在社區里開辦了公益書法班、篆刻班。
馬廷華
警察湖邊接連撈起倆落水娃
歷下公安分局刑警馬廷華聽見呼救聲,反映迅速、行動果斷,循聲找到兩名落水兒童,并將其“撈”上來,被救上來的孩子連眼淚都沒來得及掉,只是濕了全身。
師東路1號院志愿服務隊
小區有群“傻老頭”,專為居民干好事
一群熱心腸的老人成立了社區志愿服務隊,專為居民干好事。他們有的為市民免費理了40年,有的磨刀修面板,抽空還給居民做板凳。
濟南民間公益救援隊
三年救出遇險者兩百余人次
濟南市紅十字應急救援隊是省城唯一一支專業的民間公益救援隊,他們三年救出遇險者兩百余人次,每次救援都是和死神的賽跑,他們不圖名利,挺身而出,給生者以希望。
港華六一服務站
接力照顧老人19年
從1996年到2015年,濟南港華燃氣六一服務站將郵電新村的崔桂英老人從80歲照顧至今快100歲。19年里,六一服務站的站長都換了三位,但是傳統一直保留著。
從1996年到2015年,濟南港華燃氣六一服務站將郵電新村的崔桂英老人從80歲照顧至今快100歲。19年里,六一服務站的站長都換了三位,但是傳統一直保留著。
槐蔭民間公益組織“一小時”
默默踐行民間公益
槐蔭民間公益組織“一小時”,成立兩年來他們起早貪黑,不計報酬,資助貧困兒童,幫助孤寡老人,默默地踐行著公益,摸索著民間公益組織的前進方向。
孫大偉
一個月跑遍134個燃煤小鍋爐
研究“煤改電”方案,濟南供電公司電能替代工作辦公室的孫大偉棄文從理,從零學習電鍋爐原理,僅用一個月就跑遍了濟南的134個燃煤小鍋爐,。
馬洪亮
保潔員除積雪三天只睡仨小時
為了清理路面積雪,保潔員馬洪亮奮戰三天三夜,中間只睡了三個多小時。工作了十多年,馬洪亮一次都沒回家過年。他還多次拾金不昧,最多的一次歸還15萬元現金。
崔傳軍
供熱人導尿管沒拔就來供暖一線
從部隊轉業后進入濟南熱電的崔傳軍,每天工作17個小時,手機里存著片區3800戶居民的電話。手術后第5天,他掛著導尿管和尿袋,回到工作崗位為轄區居民服務。
王樂
“第一書記”帶領貧困村走上致富路
王樂是濟南國資委選派到長清區孝里鎮南黃崖村駐村第一書記,從2014年初上任以來,為村民申請危房改造款,建生態種植基地,開辟農家樂旅游,帶領貧困村走上了致富路。
趙洋
供暖管家為讓一戶暖,先后跑5趟
供暖管家趙洋為了誠基中心小區順利供暖,利用手機軟件第一時間將供暖的各類信息發送給用戶,統計用戶信息。為了解決居民家中暖氣不熱的情況,他連續5次登門,3天3夜排查漏點,直到問題解決。
趙琳
12345熱線,操心“別人家的難事”
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工作了5年的趙琳,每天面對的就是市民反映疑難問題的催辦、督辦、突發事件處理。她每周工作7天,每天24小時隨時處于工作狀態,她督辦過的很多事情都得到了很快解決,為市民解決了很多難題。
宋洪嶺
巡鐵路線32年,每天走40多里
54歲的宋洪嶺是鐵路民警,從事巡視鐵路工作32年,每天要走20多公里,巡視里程加起來有23萬多公里,能繞地球五圈半。他沒有節假日,別人放假時,正是他最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