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迎來協定生效后首批韓國客商
今天上午九點,記者在威海港看到,自韓國出發的新金橋Ⅱ輪剛剛抵達威海,這也是中韓自貿協定生效之后抵達威海的第一艘客滾郵輪。
中韓尚未建交的1990年,正是金橋輪率先在威海與仁川之間開通了兩國之間的第一條海上航線,25年后的今天,金橋輪再次搭起兩國自貿協定的新“金橋”。
同船抵達的韓國進口貨物,將在威海港保稅區暫存,一旦取得韓國原產地證書后,即可減稅出庫。
威海市聯橋國際合作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宋威麗表示:這一次我們從韓國進口了價值260萬元的基礎化妝品,現在化妝品的稅率是6.5%,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生效以后,可以降低4%,明年1月1號以后,會再降4%。
作為中韓自貿區試點城市,威海目前擁有3個國家一類開放港口,5條至韓國的海上航線,每周有30個航班往返,是中韓海上航線密度最大的城市。
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協調辦公室專職副主任于明濤表示:中韓自貿區示范區的建立,將使威海成為連接中國“一帶一路”和韓國歐亞計劃的樞紐和節點,威海對韓開放橋頭堡的位置會更加突出。
協定生效后首艘韓國貨輪抵達煙臺
今天上午,記者在煙臺港集裝箱碼頭看到,載有201標準集裝箱的香雪蘭號貨輪在經過18個小時的航行后,順利抵達了這里,這也是中韓自貿協定生效后首個到港的韓國貨輪。
香雪蘭號主要搭載了電子元件,食品、機械和一般化工品,這也是從韓國進口的主要貨物類型,此次中韓自貿協定的生效,為大宗商品及食品,電子產品等生活消費品經營企業帶來利好。
煙臺海關通關處進口科副科長徐鯤鵬表示 :“對韓國實行關稅減免的商品,我們將加強原產地的審核,確保貨物確實來自韓國。”
作為協定中的重要內容,中韓雙方將共建產業園,煙臺作為產業園重要承接地,目前已將開發區,高新區,東部新區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劃入中韓煙臺產業園。
煙臺市商務局副局長陳新姿表示:“兩國已建立產業園副部級合作機制,在產業對接,政策扶持,機制創新,招商推介方面取得突破,力爭將中韓煙臺產業園打造成中韓自貿時代兩國經貿合作的示范性項目。”
魯韓開啟經貿合作”3.0”時代
中韓建交1.0,加入世貿2.0,今天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生效,將兩國經貿合作推上全方位、一體化合作的3.0時代。作為中韓合作橋頭堡的山東,搶抓機遇,推動魯韓經貿邁向新臺階。
“從今年一到11月份來看,山東的外貿壓力比較大,但是對韓國的出口是逆勢增長了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6個百分點。吸收的韓資增幅超過35%,這都是中韓自貿協定來的預期的效應。”山東省商務廳亞洲處處長賈繼慶說。
中韓自貿協定中,納入了地方經濟合作的相關內容,并明確提出,在協定生效之日起相互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并大幅降低企業投資審查門檻。雙方的產業合作也將由此迎來新機遇。
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綜合研究室主任盧慶華說:“我們預計包括現代汽車的零部件,包括韓華,包括lG電子,甚至三星,一些金融類的大的項目,都會更多的到山東來投資。”
對新興產業合作方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將促進雙方合作方式由獨資、合資、合作向跨國并購、境外上市等拓展,從而有利于雙方新興產業充分利用各自優勢,共同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不僅如此,專家指出,韓國作為自貿協定最多的國家,簽訂自貿協定的經濟體GDP 總量占到全球的73%。中韓自貿協議的生效,將有利于山東以韓為“媒”,搶灘世界。
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綜合研究室主任盧慶華說:“韓國成為連接歐洲、美洲、和歐盟的重要媒介,通過中韓自貿的建立,加大對歐洲、美洲和東盟,在新興產業的投資。
中韓自貿區大事記
中韓自貿區談判2012年5月正式啟動,2013年 9月,中韓雙方經過七輪談判,結束了第一輪模式的談判。
2014年7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韓國時表示中韓自貿區談判爭取年底前結束。
2014年9月22日-26日,中韓自貿區第13輪談判在北京舉行。
2014年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韓國總統樸槿惠在北京共同宣布,結束中韓自貿區實質性談判。
2015年2月25日,中韓雙方完成中韓自貿區協定全部文本的草簽,對協定內容進行了確認。
2015年2月27日,中韓草簽自貿協定。
2015年6月1日,中韓兩國政府正式簽訂《中韓自由貿易協定》。
2015年12月20日起正式生效。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