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消費時需提防這些忽悠
隨著春節越來越近,老年人消費進入旺季,然而此時也是老年人消費權益受侵害案例的高發季。為此,近日,濟寧市工商局總結發布了近年來受理的典型案例,以提醒老年人謹防上當。
存單稀里糊涂成保單
典型案例:2014年10月,濟寧市區消費者陳大爺將攢下的1萬元錢存入一家銀行,后來去取款時卻被告知這1萬元并不是存款,而是保險公司的10年期保險,如果陳大爺支取即是退保,將損失4000元。與銀行和保險公司多次交涉無果的情況下,陳大爺向濟寧市消費者協會投訴,要求銀行和保險公司返還本金和利息。經過消協工作人員依法調解,保險公司退還陳大爺本金1萬元。
拆解消費陷阱:一些保險公司為了拓展業務,將保險產品通過銀行代理銷售。保險公司通過給銀行職員送實物、購物卡的形式,激勵他們加大對保險公司產品的推介力度。在利益的驅動下,銀行業務員便會心甘情愿、不遺余力地把銀行的“存款客戶”變成“保險客戶”。
理療儀沒治病卻致病
典型案例:2014年4月,家住濟寧市區75歲的陳某來到濟寧市消協投訴,她在市區一家商店花5000多元購買了一款治療儀,店員介紹,使用該儀器后能有效治療各種病痛與不適,還可以健身強體。但她使用后發現,該產品不僅沒啥效果,用完還有頭疼惡心的副作用。陳某要求退款無果,無奈向消協求助。經過調解,經營者最終同意收回治療儀,將費用退還。
拆解消費陷阱:部分不法經營者打著健康講座、義診、免費體檢的名義,給老年人檢測血糖、血壓或其他項目,用虛高的檢測結果“嚇唬”老年人,然后將其推銷的保健品“療效”與老年人的病癥結合起來,誘導老年人購買保健品和理療儀。
電視購物夸大宣傳
典型案例:2014年10月,市區王先生反映,他父親看了某電視購物上播放的稞聚糖保健品廣告后,花不少錢買來吃了一段時間,沒起到保健效果,眼睛卻出現腫脹。王先生向工商部門舉報該電視廣告虛假宣傳,經濟寧市工商部門追查后停播。
拆解消費陷阱:不少老年消費者在家中看了天花亂墜的電視購物廣告后,通過匯款方式郵購了大量產品,事后發現產品真實效果與宣傳的差別很大。因涉及異地維權,處理起來困難重重。
此外,還有一些老年公寓等養老機構向老年消費者推銷“養老卡”,聲稱可以優惠價格入住,等老年人交納了幾千到上萬元不等的卡費后,真正消費時才發現老年公寓提供的實際服務與其宣傳相差甚遠,要求退卡退錢,卻是難上加難。
(齊魯壹點記者 時培磊 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