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調查:多寶魚“滯銷”原因多
記者調查了解到,多寶魚主要是銷往南方,并且要求每條魚的重量控制在一斤半左右,由于網上相關的負面信息,現在多寶魚的銷量明顯下降,出現了滯銷的狀況。
一位市場魚販稱:“這都南方人炒作的,他為了壓價,南方賣魚的為了壓價,他這個魚主要是往南方走。”還有商戶表示,多寶魚的滯銷還有另外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多,現在市場供大于求。他們認為:“大家看到這個魚掙錢,現在海洋不是沒有什么東西了,都養大菱鲆,養的太多了,供大于求了。”
一位飯店老板則表示:“主要是養的太多了,整個煙臺萊州這一塊兒,都是大棚,都養這個呢。”
萊州市漁業協會會長滕家麟:“整個朱旺上的大棚,包括往北到諸由、三山島、招遠、蓬萊,基本都開了花,威海,到2002年延伸到昌邑,再往后就延伸到日照,就這么一步一步發展起來。 ”
萊州市漁業協會的滕會長告訴記者,以前因為養的人少,所以多寶魚的價格比較高。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紛紛投入到多寶魚養殖行業。
萊州市漁業協會會長滕家麟說:“一開始買到一百二、三十塊錢一斤的時候,確實金貴,喂牛奶喂雞蛋我們都喂過,后期通過2006年,查出有藥物超標,當時就是有病就喂藥,有病就喂藥,實際上這個病都是撐出來的,這個魚你看它不動,平時一點不動,它不游動,所以它好養的原因,它不消耗體力,吃了就和養豬似的,趴下就睡。”
專家介紹,一擁而上的多寶魚養殖熱潮,再加上本身優越的地理條件,多寶魚的產量快速提高,使萊州的多寶魚市場達到了飽和的狀態。而這時,網上出現了一些多寶魚的相關負面信息,經過網絡的快速傳播,這才導致很多市民“談魚色變”為了應對市場變化,一些養殖戶也開始總結學習,成立了多寶魚養殖合作社,共同應對市場寒冬。
萊州市朱旺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景洲告訴記者:“我們合作社從07年成立以來,由原來的29戶,發展到現在的168戶,我們把以前養殖戶,散戶集中起來統一管理,統一投入品購進,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品牌銷售,統一水產品安全承諾。”
編后語:透過多寶魚事件可以看出,傳統的農產品存在相同的問題,價格一高,大家都一擁而上的去養殖。這東西一多,自然的價格就跌了下來,很多人賠錢了,都就不干這個了。然后價格又上來了,一看又掙錢了,又一擁而上。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沒有發現其中的風險。
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