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病房里的華明喜并不知道這些細節。病床前,老母親紅著眼圈看著此刻已經平安的兒子。“自從和井上取得聯系,我們就相信黨和政府會來救我們,這個信念從沒動搖過。”還在輸液的華明喜說。
同時被救的礦工,50歲的趙治誠、39歲的李秋生、58歲的管慶吉,還在重癥監護室繼續觀察治療,但已經與家屬見過面。31日中午時分,記者來到管慶吉家里,他的兒媳婦說,家里人已經早早到醫院等待。
平邑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曹慶德說,被救4人生命體征穩定,無發熱病人,電解質復查正常。只有最后升井的華明喜腿部有時輕微不適,由于井下空間狹窄,背部受壓時間長,他現在后靠仰身時仍然有障礙。“由于他們在井下被困時間長,尚有不確定因素,醫療團隊將繼續跟蹤,并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這4名礦工沒有重大傷情,有望春節前出院,與家人團聚。”
31日的救援現場,依然滿是設備,鉆機林立。連續在救援現場工作34天的指揮部救援專家組組長杜兵建說,最多時有近千人參加救援,從全國調集了60多名專家,還邀請德國專家前來參加救援。累計調集一流礦山救援設備600余臺(套),其中大口徑鉆井機械、生命搜尋儀等都是國內最先進的。事發當日,現場救援力量就達500多人,將11名被困礦工成功救出。目前,這些礦工7人已回家,4人還在醫院,恢復狀況良好。
參與救援的山東能源臨礦集團董事長張希誠曾帶著救援人員深入到井底,打通了數條生命通道,在噼里啪啦的落石中,艱難前行。“在平坦的大道上抬一個人都費勁,更不用說在亂石擋道、落石不斷的巷道里。”張希誠說。但后來,巷道再次變形,不能再用。
“有活人!”事故發生后第六天,有救援人員激動地大喊。2號救生孔打通時,從套管里放下帶有燈光的探測攝像頭,進入巷道不久,突然有一只手抓住了攝像頭。井下,華明喜和3個工友,心里也升起了希望。由于距地面200多米,喊話聽不清,救援人員就從套管中放了線,接上了電話。華明喜迫不及待地要了礦燈、衣服、藥品、食物。“先要礦燈,有點光亮,就更有信心。”華明喜說。可是不久,2號救生孔被地形變化破壞了。幸運的是通信線路沒有斷,就是這“一線希望”,聯系著地面與華明喜他們。
“救援是工作,更是責任,必須要把他們救上來。”杜兵建說。談起這次救援,他覺得精心籌劃、科學救援、以人為本、不離不棄是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