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類似方案治堵效果有限 只能管得了一時
記者留意到,關于限制外地號牌車上高架橋行駛的政策,上海的實行效果并不明顯,而廣州正在醞釀的“外地車牌錯峰出行方案”也明確稱“會照顧外地辦事車”。
去年4月15日開始,上海開始實行工作日7點到10點、16點到19點,禁止外省市號牌小汽車上高架路的政策。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孫建平向媒體坦言,剛開始效果比較明顯,但隨著車輛總數的不斷增加,最近幾個月效果逐漸減弱。
今年2月初,廣州對外地車牌錯峰出行的方案上報廣州市政府審批,而方案內容大方向就是限區域和限時間。廣州市政協委員陳迪生說,廣州是省會城市,不是直轄市也不是特區,沒有權力不讓其他車進來。限行方案將照顧其他城市到廣州辦事的外地車輛。
濟南市民的“外地車”很多限不住 即使實行也需考慮特殊情況
濟南市民喬女士的車就是外地車牌,在濟南市區開了多年一直沒有轉入換牌,今天早晨看到新聞后她在朋友圈里稱“今早嚇醒本寶寶了!還能不能愉快玩耍了。”
事實上,像喬女士這樣長期生活在濟南的“外地車車主”還不少,而根據現行的機動車轉入規定,這種情況下如果車齡不超過5年,只需到車管所辦理轉入手續,換副號牌就能暢行無阻。
另外,大眾網記者了解到,濟南周邊的聊城、德州、萊蕪、泰安等市經常有危重病人因當地醫院無法救治,需要爭分奪秒來省城大醫院緊急救助。以2014年為例,僅交警接到求助緊急護送就醫的就達300余次,另外還有一部分未求助交警。從周邊縣市進入濟南市區的大醫院,很多情況下高架路無疑是最佳選擇,如果限制外地車高峰期上高架行駛,這部分車如何給與特殊照顧,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