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教育部發布消息稱,2015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人數為515.47萬,就業人數為496.42萬,就業率為96.30%,對口就業率為77.60%。據公開資料顯示,這已是第9年中職就業率超95%,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未見回暖的情況下,中職如此好的就業成績單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吊詭的是,中職學校日漸萎縮、生源數量銳減卻是在中職生就業率連年高居95%以上的背景下發生的。據統計,自2009年以來,全省消失了274所中職,在校生銳減30萬,在與普高招生競爭中,多數時候,中職都還處于絕對的劣勢。這看似反常的現象又該如何解釋?中職“叫座不叫好”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
連續9年中職生就業率超95%
平均“一個蘿卜五個坑”
哪類學生就業率最高?不是研究生,不是本科生,也不是高職學生,而是中職畢業生!
日前,教育部發布《2015年全國中職學生發展與就業報告》,這已是教育部連續第4年對外發布全國中職學生就業情況。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人數為515.47萬,就業人數為496.42萬,就業率為96.30%,對口就業率為77.60%。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落實職業教育法執法檢查報告和審議意見情況。據他介紹,中職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9年超過95%,高職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連續3年超過90%,畢業生就業呈現去向更加多元、緊貼結構調整、密切服務城鎮化和中小微企業發展等特點。
就山東而言,中職生就業也火得一塌糊涂。比如,在被稱為大學“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就透露了一組讓很多人瞠目的數字,當年,全省中職生整體就業率為99%,高職生為80%,本科生為70%。近年來,記者采訪的多所中職院校就業雙選會,幾乎全部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崗生比普遍都達到了5:1以上,也就意味著平均5個崗位等著1個學生挑選。
“我們學校近幾年就業率穩定在98%左右,很多企業來招人,甚至搶不到人。”山東省濟南商貿學校有關人士介紹,據他們統計,旅游專業、酒店管理專業就業形勢最好,其次是會計、機電等專業。此外,濟南不少中職學校與世界500強企業建立校企合作,方便學生就業,為名企定向培養他們所需的技術人才。
另外,除了就業好,中職學生在上學期間還能享受不少優惠。比如,2014年開始,濟南中職生全部實現免費上學,而且沒有任何雜費;此外,按照全市中職在校生比例的10%,國家對貧困家庭的學生進行資助,每生每學年2000元。
記者獲悉,我國將建立中職學校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國家中職示范(重點)學校自2016年起,其他中職學校自2017年起,將每年發布質量年度報告,中職就業成績將更多地展現出來。
中職生學歷“天花板”被打破
兩成學生繼續深造
另外,在教育部發布的2015年中職學生就業情況中,學生的就業去向引起記者注意,數據顯示,到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就業的占就業總人數的52.04%,仍為中職畢業生的主要去向;合法從事個體經營的占16.27%,以其他方式就業的占11.67%,另外,升入各類高一級學校就讀的占20.02%,比2014年增加了4.7個百分點,這是自2013年公開相關數據以來,中職生升學率首次突破20%。這充分說明,近年來推進中高職銜接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升學“立交橋”得到拓寬。
實際上,近年來,中職教育的學歷“天花板”正在慢慢打破,孩子求學有多條道路可以選擇,一是參加主要面向普通高中生的夏季高考,二是參加主要面向中職生的春季高考,三是參加高職院校的單獨招生,四是“3+4”直升本,五是就讀“五年一貫制”高職大專等。中職的學生一樣能上大學,甚至可以讀研、讀博。近年來,濟南也在不斷創新,提高中職學校吸引力。比如,2013年,濟南在允許職業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的基礎上,招收和培養未升入高校的高中畢業生;2014年首次試點將人社系統技工類6所學校納入濟南市中考招生平臺,學生在填報志愿時,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機會。
而且近年來,山東中職生的升學機會甚至上本科機會不斷增加。例如,2015年山東非師范類“3+4”(中職+本科)試點中職學校、專業點、培養規模分別達到26所、31個、1430人,比2014年增加10所、10個、510人,試點學校涉及的市由7個增加到12個;師范類“3+4”試點中職學校、專業點、培養規模分別達到8所、11個、1440人。而在春季高考本科計劃上,也在年年遞增,例如,2012年山東首次春季高考時,本科招生計劃只有2600人;2013年,這一計劃增至5200人;2014年再次實現翻番,本科招生計劃迅速增加到10460人,2015年,本科錄取人數超過1.2萬人。
除了升學路被拓寬了,將來,中職生畢業再回校進修的大門也將打開。“目前有個設想,職業教育學生畢業后可以保留他們的入學資格,當這些學生工作幾年想再進修時,學校也會接納。”山東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6年全省消失了274所中職
在校生銳減30萬
在中職學校就業率節節攀高、升學渠道日益拓寬的背景下,它們卻同樣在遭遇著一系列“窘境”。
2009年,我省中職學校有709所,在校生116.5萬人,但截至2015年,中職學校還剩435所,在校生85.73萬人,6年消失了274所中職學校,在校生數減少了30萬人,平均每年消失45所學校、在校生減少5萬人。查看近年來省教育廳發布的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發現,中職院校一直處于“萎縮”狀態,與普通高中相比,更是處于絕對的弱勢,例如,2015年全省普通高中555所,在校生有169.12萬,學校數量比中職學校多了120所,而在校生是當年中職學生在校生數的兩倍。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逐年下降的趨勢下,普通高中學校在校生減少幅度也比中職小,例如,去年,普通高中在校生數比上年僅減少2.15萬人,而中職在校生卻比上年減少了9.09萬人;2014年,全省高中階段教育共招生87.84萬人,比上年減少7.41萬人,其中普通高中教育招生55.92萬人,比上年減少2.97萬人;中職學校招生31.91萬人,比上年減少4.44萬人。
而在每年中考招生階段,中職學校也很難和高中比拼,不僅在錄取分數上遠低于高中,而且在招生計劃完成率上,普通高中接近100%的招生計劃完成率讓中職學校望塵莫及。比如,2013年濟南普通高中投放計劃38570人,實際錄取38329人,招生計劃完成率達99.38%;而當年職業中專(含成人中專)投放招生計劃10899人,錄取8429人,占招生計劃的77.34%。而在2015年,全市普通高中學校共錄取37580人,占總招生計劃的101%;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最后一次志愿錄取中,仍有一些職業學校沒有“吃飽”。
“去年,濟南中考錄取首次實行平行志愿,大大減少了高分生落榜的幾率,中職學校‘撿漏’高分生的機會也就微乎其微了。”教育人士分析說。而一所中職院校負責人坦言,雖然最終每年被分流到中職的學生與普通高中的數量旗鼓相當,但實際報到的學生會打折扣,而且生源結構不太平衡,還是以農村生源為主。
三大攔路虎擋住職教路
就業實惠難敵家長“面子”
中職“叫座不叫好”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在濟南初中學考期間,記者曾對陪考家長及參加考試的學生做了一個調查,受訪家長20個,學生10個,當被問及會不會考慮上中職時,27個受訪的人表示暫時不考慮,而剩下的則表示先看成績再做決定。每年中考實際報志愿時,很多家長抱有一種賭的心態給孩子選擇普通高中,萬一孩子被高中錄取,萬一孩子考上了好大學,萬一……而一旦選擇了中職就感覺孩子比別人矮一截、低一等。很多家長最終選擇中職學校是因為孩子成績實在太低,進不了普高才不得已選職業學校。這樣一來,中職學校就成了家長和學生最后“無奈”的選擇。
中職生如此高的就業率為啥還不受考生和家長的待見?在采訪中,家長們說的最多的幾大理由便是中職學校學習氛圍不好,畢業后找的工作太“低端”,與普通高中相比繼續升學的機會少。家長楊先生告訴記者,他對孩子的期望是順利考上高中,然后考個好大學,將來畢業找份體面的工作,“大學畢業能當白領,可以做管理者,中職畢業生多數只能當藍領,在車間工作,掙錢少,也不體面。”除了這些理由,楊先生緊接著又補充了一條說,“中職管理是不是比較亂,我家是閨女,就一個孩子,不放心把她送到中職。”
2015年中職就業報告顯示,2015年,中職學生就業月平均起薪2001元至3000元的居多,占29.56%,高于3000元的學生占12.02%,此外,近84%的就業畢業生有社會保險,畢業生的社會保障狀況持續改善,畢業生對就業滿意度達到84.12%,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社會上對中職的偏見已持續很多年了,我們也很無奈。”濟南一所中職學校校長坦言,兩三千元的起薪對于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來講并不算很低,只要技能過硬,在職業發展中是很吃香的。
一教育界人士表示,在幫助孩子做選擇時,家長應正確審視普高教育、職業教育能在3年后為孩子帶來什么,不要單純為了面子,讓孩子失去一次寶貴的選擇機會,更不要等3年后不適應高中教育、不想高考再一無所長地去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