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大眾網特派記者 王長坤 攝3月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大眾網特派記者 王長坤 攝
3月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大眾網特派記者 王長坤 攝3月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大眾網特派記者 王長坤 攝
3月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回答中外記者提問。3月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3月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大眾網記者正在線直播。大眾網特派記者 王長坤 攝3月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大眾網記者正在線直播。大眾網特派記者 王長坤 攝

  大眾網北京3月7日訊(特派記者樊思思)“在結構調整過程中,不會出現大面積的失業或者下崗方面的問題。”3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對中外媒體開放,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在回答記者關于山東如何化解過剩產能和解決人員安置問題時如是說。在持續了近50分鐘的媒體現場采訪環節,郭樹清7次回答記者提問,涉及化解過剩產能、治理霧霾、大班額、養老服務、中外文化交流、地方債等多個方面的問題,“我們都挺實在的”等幽默詼諧而又不失平實、準確的答問風格,更是吸引得眾多記者競相“搶話筒”。

  下午的開放日進入媒體采訪階段時,現場的中外媒體已經增加到了85家,共有157名記者。主持人“現在進行記者提問”的話音剛落,記者們便紛紛舉手示意,來自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北京青年報,以及韓國等境外媒體的記者“幸運”地“搶”到話筒,并向郭樹清發問。面對媒體記者們拋出的問題,郭樹清均一一作答。

  山東產業很“實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不會出現大面積失業問題

  新華社記者問:我們都知道山東是工業大省,產業結構很重,有些產業看上去很“胖”,實際上又比較“虛”,屬于“虛胖體質”,從健康角度來說需要“減脂增肌”。請問郭省長,山東在化解產能過剩方面準備怎么做?怎么處理由此帶來的人員安置的壓力?

  郭樹清回答:不知道你怎么說我們是“虛胖”,我們都挺實在的,包括鋼鐵、水泥、煤炭等,再一個,制造的污染也很實在,粉塵、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山東確實是個工業大省,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工業結構還是很重,重工業占了70%左右,輕工業占30%左右。其實輕工業做得也很大,比如造紙、紡織、食品等都是全國第一,在北京、上海吃到的很多東西實際上就是山東生產的,但還是缺少一些高附加值的產業。

  郭樹清說,山東在產業結構方面確實需要進一步調整,改革當中肯定會面臨產值和利稅下降、人員安置等方面的壓力。但我們已經有過很好的經驗,比如造紙行業,過去最多的時候我們的造紙行業有二三百家企業,現在只有十幾家,但是利稅反而增加了4倍,排放的污染物減少了88.2%;還有鋼鐵、煤炭等,現在30萬噸以下的煤礦都已經關閉了。他還列舉了在輪胎制造、煉油等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的措施和成效,表明山東可以很好地做到產業結構調整。

  郭樹清說,總體上看,現在的就業是需大于供的,特別是一些基層單位很需要人才,只要愿意都可以找到工作,有些行業甚至還面臨招工難的問題。所以我們認為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不會出現大面積失業或者下崗等問題。對于一些涉及到上萬人的大國企,我們也有經驗,我們有辦法,能解決好這些問題。

  對霧霾問題很關心也很頭疼,治霾最主要是要改變能源結構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問:請問郭省長,山東在重拳治理大氣霧霾方面,將會采取哪些更嚴厲更有效的舉措?

  郭樹清回答:這確實是我們很關注、很關心、也很頭疼的問題。在治理霧霾問題上,去年京津冀地區前10個月很好,最后2個月反彈很厲害。這和氣候、氣象也有一定關系,但不完全是,霧霾主要還是在于排放污染。我想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改變能源結構。山東這些年一直在做,減少煤炭的使用,盡可能使用清潔能源和綠色能源,比如說增加了光伏發電、風電等。另外要調整產業結構,前面提到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這些要逐步減少。第三就是生活性的污染,特別是散煤,我們把治理散煤作為重點。散煤的使用量不大,但是造成的污染是大電廠的十倍、十幾倍、二十倍,我們千家萬戶燒的煤爐污染問題就相當嚴重。治理散煤要探索多種形式,包括供應特定的煤炭、爐具供市民使用,政府給予補貼。

  此外,郭樹清還提到通過嚴格城市建筑工地管理、覆蓋裸露土地、多種草種樹等方式治理揚塵,淘汰黃標車以及汽車尾氣排放監管等綜合治霾措施,使大氣環境不斷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