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規劃局發布消息,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濟南全市道路總長將由1880公里擴增到4000公里,新增道路總長約相當于20條繞城高速的長度。

  支路偏少密度低 交通集聚干道堵

  “濟南高快一體骨干道路已經很完善,但次干路、支路少,整個路網比較稀疏。”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濟南周邊的高速路已有完整的“一環”,形成中心城區的“保護殼”;同時向外發散出11條高速路,通達11個方向;市區內的快速路有二環南路、北園高架等4條東西路,以及二環西路、二環東路等6條南北路。

  相比之下,由于各種原因,濟南的次干路、支路建設跟不上交通出行需要,道路面積率11.06%,路網密度約4.83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快速路和主干路1.7,次干路1.0,支路2.1;路網密度為區域內所有的道路的總長度與區域總面積之比)。“也就是說,一公里范圍內,只有不到5條貫通道路,次干路和支路僅占一半多,而正常應占到七八成。”該負責人介紹。

  和國內外城市對比來看,濟南路網密度低,距離國內外先進城市有較大差距。比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路網密度的單位數在6以上,紐約、東京等城市在18以上。

  增設次干路打通小區之間的路

  目前濟南的路網總長約1880公里,約為經十路長度的20倍。規劃要求,5年內,要擴增到4000公里,平均路網密度超過6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積率15%。也就是說,平均要在濟南每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南北、東西各增設一條貫通道路。屆時,濟南的路網水平將超過目前的深圳和杭州。

  目前濟南已經形成經十路、工業南路、緯二路、緯十二路等主干路618公里。“為分流干路交通,緩解干路交通擁堵,5年內將增設180公里的次干路、支路。”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何要增設如此多的支路?該負責人介紹,1公里范圍內的4條道路,如果劈成8條單行線,均勻分散開,每條路的交通流量將下降約20%。

  道路總長翻一番,將增加什么類型的道路?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增設4車道為主的次干路和類似小區道路的支路,讓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密度持平。

  以七里山路網的規劃為例,玉函路、舜玉路、舜耕路和八里洼路之間的區域,目前有舜玉小區、白金瀚宮以及偉東新都3個小區,小區間道路都不通。道路加密后,將把3個小區間的道路全部打通。整個轄區內南北、東西各增設兩條貫通道路,屆時,玉函路、舜耕路、舜玉路及八里洼路之間,可以有互相通行的多種選擇。“僅僅是打通小區內幾條微循環道路,道路密度就達到了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長度也翻了一番。”該負責人稱。

  為鼓勵公共交通 新建干道限速低于公交道

  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建道路將限制時速,“新建的干道(3-4車道)設計時速40km/h,支路為30km/h,單向二分路和公交道最高,為60km/h。”

  2012年6月,濟南384條道路全面“提速”,市內多條主干路提至60km/h、次干路提至50km/h、支路定為40km/h,而規劃的新建干道限速較低,這矛盾嗎?相關負責人表示,并不矛盾,限速只是針對新建的干道,并不涉及原有道路,新建的單向二分路速度還可以達到60km/h。之所以如此設計,該負責人介紹,是為了鼓勵公共交通和小尺度道路的建設,“單向二分路是對寬馬路的一種替代,將寬馬路一分為二,變為成對的小尺度的單向路。道路窄了,小汽車數量相應會下降,公共交通會相應增長。”目前,該種理念最先開始設計實行的是CBD區域和新東站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