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時代來臨,很多家庭開始考慮再要一個孩子,但是對于不同年齡段、不同身體條件的女性而言,生孩子將面臨不同問題。但即便這種情況下,仍有大批高齡婦女試圖加入到二孩的生育隊伍中來。

  “一位四十七八歲的女性為了能生孩子,甚至跪下哭著求我,但很多事情不是醫生就能決定的了的。”12日,山大生殖醫院主任醫師高芹無奈地表示,孕前優生檢查很重要,但普及健康生育常識也不容忽視。

  高齡婦女“二孩”意愿最強烈

  “不管生與不生,我都主張將對生育年齡的重視,放在第一位。”高芹告訴記者,目前一般把35歲以上產婦稱為高齡產婦,高齡產婦生育時面臨的“三難兩高”(懷孕難,助孕難,保胎難;流產率高,妊娠并發癥高)問題更為突出。

  高芹將目前的生育人群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20多歲的年輕人,已生育一胎或未生育。第二類是35歲左右的在“高齡”線附近徘徊的女性,第三類則屬于40歲以上“超高齡”女性。

  而國家放開二孩政策到現在,前來該院咨詢相關問題的女性出現了“井噴”態勢,比平時增加了一倍多,且其中很多都是高齡產婦。

  “第一類要么覺得自己小,不急著生,要么已經生了1個,覺得養不起第二個,就不準備再生,目前生育意愿比較低。”高芹說,與之相應,第二類女性仍在“可生育”范圍內,也有一定的生育意愿,但多限“到醫院問問,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至于是否真的生育,則在兩可之間。

  “真正有著最迫切生育愿望的是第三類人。”高芹告訴記者,這類人也“最讓人糾結”:她們多數超過黃金生育年齡,且身體的各項機能都已經退化,但經濟上基本無憂,為了趕二孩福利的末班車,在高芹看來,她們中的很多人都已經“拼了”。

  43歲成個坎 超過年齡真不建議生

  “之前有過一位47、48歲的來就診的女性,我們通過檢查,告訴她已經不適合再生育,但是她卻依然堅持要生孩子。”高芹說,這位婦女甚至在診室當場跪下,哭著讓專家“幫幫她”再生孩子,“因為她覺得如果錯過了,就再也不能生了。”

  高芹坦言這讓她非常為難,“她年齡太高,包括卵巢在內的身體各方面機能都出現退化,強行生孩子帶給她的可能不是幸福,而是災難。”而類似這樣發婦女,高芹說她目前的門診中并不少見,“一般臨床上我們將43歲設成一個坎,超過這個坎,我們都不建議再生。”

  但現實情況是,前來該院咨詢的女性人群中,大約四分之一的年齡都在43歲以上,“其實相當部分人已經不具備生育條件了。生不生可以由自己決定,但能生還是不能生,需要專業的醫生進行指導。”高芹最后表示。

  (齊魯晚報記者 劉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