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聊城、菏澤及東平縣為紐帶,加強與中原經濟區交流合作。”我省“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承接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目標。面對這一融入中原經濟區的機遇,我省兩市一縣基礎設施建設迎來利好,目前已經享受到國家中部地區產業升級和投資引導政策。在全國兩會上,相關人士期盼可以享受到中部地區優惠的財政政策。
機遇:納入“中原”,基建迎重大利好
“中原經濟區戰略對菏澤來說是重大機遇。”11日,全國人大代表、菏澤市委書記孫愛軍說,菏澤市與中原經濟區地緣相近、文化相親,像菏澤的東明縣就是1963年從河南省劃過來的。多年來,菏澤與中原經濟區各城市交流合作十分頻繁。
在孫愛軍看來,菏澤融入中原經濟區,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重大利好。“納入國家戰略,可以共建共享,如果菏澤不融入中原經濟區,可能會成為山東省交通網絡的神經末梢,交通作用發揮不出來。”
同樣納入中原經濟區的聊城也迎來了發展利好。全國人大代表、聊城市委書記徐景顏說,聊城確立了“東融西借、跨越趕超,建設冀魯豫三省交界科學發展先行區”的發展思路。從未來發展來看,不僅對聊城基礎設施的建設帶來重大機遇,而且對聊城產業的提升也是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聊城未來可以在產業、城鎮、文化、生態建設上實現全方位的突破。
因與聊城市陽谷縣、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交界,泰安市東平縣也被納入了中原經濟區規劃。“之前東平縣就與河南省有著緊密聯系。”泰安市發改委副主任姚志賢說,農產品、建材和礦產資源等都是東平銷往中原地區的主要產品。
據介紹,東平縣將作為中原經濟區向東連通半島經濟區的出口,建設中的山西—日照港鐵路、京杭運河復航工程及已建成的京廣高速、濟徐高速在東平境內交會,東平將成為鐵路、水路和陸路聯運的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