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的雨水去哪了?除了回補地下水,還能抽上來澆地

  一個小區能吸這么多雨水,雨水又都去哪了呢?海綿城市建設指揮部介紹,可用“滲、滯、蓄、凈、用、排”幾個字概括。

  所謂“滲”,是指小區內所有的海綿設施都可以往地下滲水。“所謂‘滯’,植草溝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是一個有植被覆蓋的地表溝渠,從地面看是向下凹陷。地下有種植土、碎石,碎石中還包著一大塊雨水模塊,雨水模塊就像一個絲瓜瓤,能包住雨水。”工作人員介紹,通過碎石,雨水模塊中吸收的雨水逐漸向四周泥土慢慢滲透,回補地下水源。

  說到“蓄、凈、用”,工作人員介紹,小區地下設置了很多蓄水井。雨水通過雨水口、滲排管等進入蓄水井,蓄水井內的水可以向四周地下滲透。此外,用于蓄水的還有清水井,通過地下管網,雨水通過層層過濾,進入清水井,日后可以通過水泵抽上地表,用于綠地澆水、道路灑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