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約情人》《假裝情侶》,這些電影都曾紅極一時,男女主角在機緣巧合下假裝情侶的橋段令觀眾們津津樂道。3月21日至27日,山大(威海)的130名學生體驗了“一周情侶”生活。
體驗“一周情侶”,他和她臨時組對
3月20日晚7點,山大(威海)圖書館東側教室里,“一周情侶”見面會馬上就要開始。
看著身邊的同學與搭檔聊得火熱,大一女生思帆(化名)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活動組此前分配的搭檔,沒有如約出現。和她一樣,不遠處的劉良(化名)也是獨自一人。
在組織者的協調下,思帆和劉良臨時組合,成為65對“情侶”中的一對。
按照活動組織者之一——“雙助團隊”社團工作人員孫鈺舒的說法,每組搭檔每天要完成一個“情侶”任務,完成任務時要留有證據,拍照并用文字記錄心路歷程。
“大一、大二的學生,交往圈子相對較小,和異性接觸的機會也少,最初提出這個方案的時候,是希望借此加強男女生之間的交流,擴大學生們的交際圈。”說起活動初衷,孫鈺舒說。
而為了保證活動有序進行,組織方要求參與者嚴格遵守活動規則,相互之間真誠相待、互相尊重,禁止過分親密的舉動。
“戀愛”一周,女孩說過程就像電影
3月29日下午,已經結束“一周情侶”生活的思帆談起過去一周的經歷時說,經歷就像回放一部電影,有很多有趣、感人的瞬間。
3月21日,兩人共同完成第一項“情侶”任務是到海邊散步。散步時,兩人都比較拘謹,只是了解一下對方的情況。
第二天早上在上課前完成“一起吃早飯”的任務后,兩人熟悉起來。臨近中午,思帆心血來潮想到海邊吃泡面。得知女孩的心思后,劉良很快提著熱水瓶和泡面奔向海邊。“在海邊吃泡面、喝點啤酒,有小小的浪漫和瘋狂。”這次經歷讓思帆印象深刻。
第三天,逐漸找到“感覺”的兩個人,如同普通情侶一樣,一起吃飯、散步、欣賞風景、上自習。陌生感消除了,兩人開始享受這段特殊時光。
3月24日的任務是完成對方一個小心愿。當天,略有靦腆的思帆第一次為一個男生獻唱,劉良則破天荒地女孩面前撒了一次嬌。
隨著理解的加深,活動結束時間也越來越近。3月25日,活動組發布“終極任務”,要求“情侶”用兩天時間為對方準備一份愛心禮物。
當晚9點,兩人如約來到海邊交換禮物。思帆帶著一束滿天星、蠟燭、紙箱等物品提前到達,希望在一個浪漫的氛圍中給對方一份驚喜。不料,海風太大,蠟燭無法點燃,直到劉良趕到兩人才共同完成了計劃。
多數人中途退出,13對“情侶”完成任務
3月29日,活動組織者出示的最終統計結果顯示,13對“情侶”完成規定的所有任務及日記,其余參與者均在中途放棄。
“一種是相處幾天后覺得不合適,就不再繼續相處;另一種情況是仍在繼續相處,但沒有完成活動任務或提交活動日志?!睂O鈺舒說,前一種情況比較多。
“參加活動的初衷,并不是一定要找到另一半,而是想通過活動了解自己及他人。”思帆說,她的內心有一些小浪漫,對于未來又有著明確的規劃,而劉良則屬于活在當下的類型。
性格差異較大,兩個人并不適合做情侶,但有了“一周情侶”的經歷,兩人卻可以做朋友?;顒咏Y束后,他們還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
和他們一樣堅持到最后的所有“情侶”,在活動后都依然保持著聯系。也許,他們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還有的人在增進了解中找到了真正的情侶。
延伸新聞:
大學是否需要一場戀愛?
參與活動時一部分學生認為,大學是豐富人生經歷的重要階段,如果不談一場戀愛,就少點什么。
對此,山大(威海)學生處心理指導中心主任陳劍表示,福建、江蘇等多地的高校也組織過類似的活動,活動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大學生對獲得親密關系的渴望。
“看到同學有了戀人,有的人情緒自然會受到影響?!标悇φf,部分高年級同學有時會由于沒找到戀人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和魅力。他說,這些同學多是性格內向,較少參與課外活動,錯過了與異性接觸的機會。
工作中陳劍遇到過不少學生找到傾訴類似的問題,他覺得社團組織類似促進男女生交流的活動有必要,但不認同大學必須談戀愛的觀點。
“大學中,學習是主流,戀愛和任何一種興趣愛好一樣,可以有但也無須強求,順其自然較好?!标悇Ρ硎?,與強烈的戀愛愿望相比,正確的戀愛觀更為重要。
來源:威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