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新興事物,近幾年,名校貸、趣分期、分期樂、愛學貸等多家專門針對大學生的信用貸款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并且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這些校園網貸產品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只要你是學生身份,只要提交個人身份信息、學籍信息,就可以在短期內貸到少則數千元、多則幾萬元的網絡貸款。“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是很多網貸平臺的宣傳口號,而這樣誘惑的宣傳,也讓很多大學生趨之若鶩。

  記者隨機走訪了濟南市的幾所高校,在校園里的公告欄上、在教學樓的廁所里、甚至是在路邊的長椅上,都能發(fā)現(xiàn)網貸平臺的廣告海報。學生們說,比起以前來,現(xiàn)在的廣告已經算少的了,在小鄭跳樓的事件報道出來之后,學校還專門安排人清理過類似的廣告。原來貼這些小廣告的人也收斂了很多,很多網貸平臺都到微信、QQ等大學生們常用的社交平臺上打廣告去了,還有的平臺,會雇人直接把廣告發(fā)到學生的宿舍里。

  記者發(fā)現(xiàn),這些網貸廣告的宣傳語都是像“無需擔保、當天到賬”,“只需提供身份證學生證”等誘惑力極強的語言,宣傳的貸款額度從1000元到50000萬不等。這其中最打動學生的就是他們承諾的低利息、甚至是零利息。在校園里,不僅有數量眾多的網貸平臺的廣告,記者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任何標識的貸款廣告,單單就是大學生信用貸款幾個字,但是放款的額度就能達到數萬元。由此可見大學生貸款市場的火熱。資本的本性是逐利的,這也從側面說明了貸款給大學生們是有利可圖的。可如果真的像他們宣傳的那樣,給大學生們的利息都是大大低于市場利率的話,他們的利潤又是哪里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