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細菌部隊原駐地如今變為隱居陋巷的宿舍樓

  5月2日上午,濟南市區飄起小雨,經五緯九路向南100米的一條胡同道口,燒烤攤已經開始準備炭火,裊裊青煙升起。緊鄰燒烤攤,一處墻體破損,形成不規則的“大門”,從這個大門進入,可以看到一座飽經滄桑的老樓。這座看似并不起眼的老樓,曾經卻是濟南的一個“夢魘”:日軍侵華期間從事細菌戰研究的部隊就在此駐扎。

  這是一座3層高的老樓,斑駁的墻體承載著半個世紀的記憶。青石臺階已有些光滑,樓前一處牌匾提示著這座建筑的“特殊身份”:侵華日軍細菌部隊原駐地,是濟南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牌匾下的提示牌揭示此處觸目驚心的歷史:從1938年到1945年,日本細菌部隊“一八七五部隊”又稱“北支那防疫給水部濟南派遣支隊”,曾駐扎此地進行細菌戰實驗。這里曾設有事務室、藥室、水質檢查室,還設置培養、生產細菌的細菌室和培養器制造室。許多中國軍民被帶到這里作為鼠疫、傷寒、霍亂等病菌的人體實驗對象。

  如今,這座曾經的“魔窟”已變成尋常宿舍樓。樓道里擺放著鞋子、自行車等雜物。一位正在打掃衛生的老人說,他和幾名住戶是附近磐石賓館的員工,剛搬來此處居住,至于這段歷史尚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