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高大帥CBD片區的地下綜合管廊即將開工建設外,目前濟南已完成4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并投用,今年還要開工建設25公里。地下綜合管廊被很多人稱為城市的血管,城市良心。什么是地下綜合管廊?建地下綜合管廊,對一個城市的建設發展有多么重要?地下綜合管廊每公里近億元的高投資,未來將采取何種建設模式……記者做了深入了解。
地下咋規劃?
1.4萬公里管線,合住一個“家”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有地上和地下兩張地圖。在看得見的地面上,是目之所及的林立高樓和道路;在看不見的地下,則遍布著各種錯綜復雜的地下管線。濟南市目前約有地下管線1.4萬公里,管線基數大,維護和更新任務艱巨復雜。
正是因為有這么多復雜的地下管線,我們生活在城市里,總會遇到這樣的困擾:為何修路總是停不下來?隔三差五道路被“開膛破肚”:今天是下水管維修,明天是通訊光纜鋪設;晴天塵土飛揚,雨天遍地泥漿……去年開挖埋水管,今年開挖埋電纜,不知有完沒完……針對這些抱怨,施工方給的解釋基本都是差不多的:管網容量要擴大,管網有了問題,這些都是直埋在地下的,管線也是根據需要隨路而定的,沒辦法,只能挖路找毛病了。

地下管線種類多達10多種,無論是哪一條管線出現問題,都需要開挖道路,成為“拉鏈馬路”。最糟糕的是,由于地下管線交叉匯集太多,且管線埋設的深淺不一,常常導致在施工中傷及“無辜”,造成自來水、燃氣、電力、通訊供應中斷事件發生。
為了解決這樣的難題,地下綜合管廊應運而生。濟南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說,地下綜合管廊又稱為共同溝,是指將兩種以上的城市管線集中設置于同一人工空間中,形成的一種現代化、集約化的城市基礎設施。
地下綜合管廊里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并留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監測系統、給排水系統、照明系統、通風系統、電力系統、通信系統、防災設備等,對地下管線實施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地下綜合管廊就是各種管線在地下安了一個共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