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一天工,算一天工錢,第二天再找一份新的工作,按天計酬,這是山東省棗莊市很多“零工市場”農民工的生存現狀。隨著天氣逐漸轉暖,裝修的高峰季節再次來臨,裝修工人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致使街頭“零工”市場的隊伍也再一次壯大,影響了城市交通。記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12月底,市中區君山西路上的零工市場基本建成并具備了啟用條件。可市場的建立并沒有徹底解決“馬路零工市場”的諸多問題,而零工市場也面臨諸多困境,顯得十分“尷尬”。
街邊“零工市場” 處境尷尬
拿牌站街求職是目前勞動力市場的最主要特點。據了解,在市中區內自發形成的零工勞務市場有好幾處,從業人員有上百人之多。這些無論寒冬酷暑,站在街頭等待雇主的求職者中多為力工、電工、木工、油工等,比較大的市場分布在勝利路與公勝街交叉口處、振興南路等路上。
3日下午1時許,在勝利路與公勝街交叉口處,小小的十字路口已聚集了幾十名農民工。十字路口附近的人行道上擺放著數十輛電動車,工人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道路中央等活兒。隨著時間的推移,還不斷有農民工騎著車趕來,加入等活兒的隊伍中。
“師傅,需要干啥活兒?”記者走在人群中,不時有人圍上來尋活兒。等活兒的農民工向記者介紹,這里的農民工大多來自市中區周邊的鄉鎮,其中甚至不乏一些“有活兒”在身的農民工,他們也想趁早在這里轉悠轉悠,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加合適的活兒干。他們這里有干泥瓦工的,有干水電工的,還有干小工的。雖說工種不同,但他們的平均工資也都在每天100元左右。“我們在這里等到八九點左右,大部分找到活兒的人就去干活兒了,沒有找到活兒的人有的直接去一些在建工地上轉悠。”
隨后,記者走訪了振興南路、人民路與振興南路交叉口等小規模自發形成的零工市場。跟勝利路與公勝街情況類似,城區人流量大的路口處自發形成的馬路零工市場用工情況同樣不景氣。
2014年底建成的零工市場一直空空蕩蕩
小小的十字路口“馬路市場”可以集聚百余工人,而相距此處不到3公里外的零工市場卻門可羅雀。
當天,記者來到位于君山西路上的零工市場看到,紅漆粉刷的“零工勞務市場”字樣赫然門前,地面硬化得非常平整,還有保安負責內部的衛生以及安全。走進市場內,卻與門外大相徑庭,市場內除了幾名工作人員外,沒有工人在此攬活兒。市場建有門房、衛生間、辦公服務用房等配套設施,而且配備了保安等服務管理人員。市場內的勞務工總分工明確,有“生產加工區”、“零散工區”、“木工區”、“電氣焊工區”等等,而且在大廳內部還設有連廊長椅供工人們休息,但記者不解是何原因讓如此完善的零工市場空無一人。
零工市場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2014年底零工市場建設好后,我們曾經引導很多農民工來這兒攬活兒,當時來的人也不少,可是這兩年零工市場不景氣的現狀,加上今年工地開工量少,零工自身技能偏低,不少零工還是習慣在‘馬路市場’等待生意。”
君山西路零工市場工作人員: 曾送《致零工的一封信》請農民工進市場
針對零工集中的“馬路市場”,新建零工市場門可羅雀的現狀,記者聯系了市中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的相關負責人王主任,據他介紹,棗莊市的零工市場可為農民工兄弟提供勞動維權、職業指導、職業培訓等免費服務,但面臨的諸多問題使零工市場的發展舉步維艱。
王主任表示,為了引導農民工兄弟來市區的零工市場,服務中心多年來借助廣告、媒體等宣傳手段宣傳零工市場,還給工人們送去《致零工的一封信》,但效果都不理想。“說實話,我們也擔心農民工兄弟在馬路上攬活的安全問題,我們也希望他們能來咱的市場,最起碼咱能提供基本的安全及就業保障服務,可我們只是個服務部門,需要行政執法等部門牽頭,這些年我們也聯合公安部門、城管部門部門共同配合勸導農民工兄弟到市場來。”王主任說。
采訪中,面對空空如也的零工市場,工作人員表達出更多的也是無奈,歷史原因、工人習慣原因、部門聯動不足……種種問題層出不窮,但隨著天氣逐漸回暖,農民工兄弟打工再次進入旺季。希望有關部門合作,為農民工兄弟切實解決“市場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