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金融街亞投行總部大樓投入使用,巨型泰山石徽標處,不時有路人駐足拍照,泰山石又一次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在泰山石的正宗產地泰安,這一行業卻正經歷著更加嚴峻的寒冬。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甚至三年的往日輝煌已不在。其實,早在六年前,泰安市就明令禁止開采泰山石。齊魯晚報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叫賣上百萬的泰山石,多數竟是產自河北的冒牌貨。

  一塊石頭上百萬半年卻賣不出一塊

  5月1日,泰安城西的泰山奇石市場鮮有客人,與泰山景區的人潮形成鮮明對比。偌大的市場上,要價百萬的巨石隨處可見,可站著的石頭卻比來往的顧客還要多,半天也見不到一個顧客的影子。

  “現在的泰山石市場啊,不比以前了,好多家都多半年沒開張了。”在市場開店的李先生,早上叼著煙在市場轉悠了一圈,看到別家也都沒生意,他心里才“踏實”下來。李先生指著一塊三米多高、十多米長的石頭說,“那塊是正宗的泰山石,放在那至少八九年了,光原石成本就七八十萬,低于100萬不賣。”

  泰安城東的省莊奇石市場,與城西的奇石市場遙相呼應。兩處市場售賣的石頭差別不大,從慘淡的光景看,就像“難兄難弟”一樣。一些店老板表示,店里大半年都沒有開張了。

  在岱岳區黃前鎮、下港鎮、大津口鄉等地道路周邊,專門從事奇石銷售的店家少說也有幾百家。他們大小石頭兼賣,有的合伙買大石再轉賣,但行情都好不到哪去。

  從事奇石行業九年的李剛(化名)告訴記者,從2010年以來,幾個月甚至半年、一年賣不出一塊大石頭,已經不是新鮮事。“特別是近兩三年,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