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在省城舉行的一場動漫展,讓來自全省的動漫cosplay團體大展才藝。各種各樣的虛擬人物,從“二次元”的動漫作品中跳到了被稱為“三次元”的現實世界。

  但這場動漫卻被部分網媒解讀為一場“大尺度秀”,一些年少的coser被誤讀為“擠胸露腿秀黑絲”,給當事人造成很大困擾。“二次元”世界所造就的亞文化現場,再次遭遇誤讀和偏見。那么coser的真實世界是怎樣的?為何會產生這樣一個亞文化群體?我們該如何去認知他們?

  我省有數百支社團 coser主要集中在校園

  齊魯晚報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濟南約有數千位喜歡cosplay(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簡寫,可進一步簡寫為“cos”,指利用服裝/道具及化妝等來扮演動漫作品、游戲等虛擬世界中的角色)、玩角色扮演的coser(玩cosplay的人,被稱為cosplayer或coser)。

  星際(網名)已經當了三四年兼職cosplay攝影師,在他印象中,自己拍過的coser大多數都是在校學生,女生約占7成。

  高校cosplay社團中多數是“95后”。大學生coser有的從初中就開始玩,有的則進入大學之后才接觸。濟南一位初中生時生(網名)介紹,班里48位同學中,約三分之二是動漫深度愛好者,但幾乎沒有coser。

  目前,我省coser的具體人數無法統計,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高校和社會上活躍著至少幾百支動漫團體,每個社團人數達到兩位數或更多;還有大量cosplay個人愛好者。

  山東世博動漫產業集團動漫部部長王凱介紹,這幾年隨著我省動漫產業的發展,有不少優質的cosplay社團誕生。“五一”ChinaJoy濟南分賽區上,有近兩百支隊伍報名,青島賽區報名的也很多。從中可以看出,我省的cosplay社團大多數由大學生組成;社會上自發形成的社團也很多,比如原畫車間、泠牙印、十三區動漫社等。這些隊伍中有團體、宅舞(指按動漫視頻及旋律改編的舞蹈)和單雙人,比較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