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來品牌尚未進入
發展前景被看好
2000年到2010年,是大賣場經濟的黃金十年,2010年逐步進入穩定期,甚至開始下降。而隨著零售業與互聯網的關聯,便利店小業態的優勢體現得更加明顯。“就算是線上業務,最終落地點依然是顧客,便利店就是線上線下的結合點,承擔著溝通和銜接顧客的作用。”
具體到濟南,便利店行業的機會仍很大。日本和臺灣地區是人均擁有便利店數量最多的國家和地區,2012年,每2800個日本人擁有一家便利店,每2000個臺灣人擁有一家便利店。按照每3000人就需要一家便利店的標準來計算,濟南目前有600多萬的人口,至少要有2000家便利店。
從城市與便利店數量的匹配度來講,目前濟南還沒有比較大的外來便利店進入,比如7-11、全家、迷你島等。超過100家店的就只有統一銀座,此外就是孟鑫、陶魯、比優特等小超市。“濟南將來便利店的發展空間非常大,關鍵在于先把握機會,搶占地盤。”
盡管華聯鮮超還處在培養期,但是營業一直在增長。張東征介紹,自從2014年試水便利店以來,平均每家店的營業額增幅能接近30%,來客量和客單增長都比較明顯。在現在運行情況比較好的超市,單日客流量可達700人,少一些的則有三四百人,平均客單量約2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