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防治應當重視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可以從根本上杜絕或最大可能減少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接觸。”疾控專家說,包括改進原材料和設備,使用低毒或無毒原材料和自動化設備;安裝使用防塵、防毒、防噪聲設施;加強管理,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加強職業衛生的宣傳教育、告知;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和使用;就業前職業健康檢查。二級預防包括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當職業性有害因素開始損及作業者健康時,應盡早發現,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及時治療,及早脫離職業有害因素,防止病損的進一步發展。三級預防是對已發展成職業病的患者,應綜合治療,預防并發癥,促進康復,延長生命,提高生命質量。
個人如懷疑自己得了職業病,勞動者應去哪里進行職業病診斷?疾控專家表示,勞動者可以在用人單位所在地、本人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職業病診斷。申請職業病診斷需具備的資料有:病人的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情況;臨床表現以及輔助檢查結果等。沒有證據否定職業病危害因素與病人臨床表現之間的必然聯系的,應當診斷為職業病。
職業病診斷資料由誰提供呢?專家表示,用人單位應當如實提供職業病診斷、鑒定所需的勞動者職業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等資料;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監督檢查和督促用人單位提供上述資料;勞動者和有關機構也應當提供與職業病診斷、鑒定有關的資料。
(原文來源:煙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