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更易形成“二次元”群體

  cosplay對于愛好者們有重要意義。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林品是資深的哈利·波特扮演者,也是二次元的研究者,林品告訴齊魯晚報記者,cosplay最大的收獲是個人滿足和社交。

  林品稱,動漫產業鏈中的產品滿足了青少年這一特定群體的需求,讓他們基于對“二次元”文化的認同,再通過強大的社交網絡,形成了這種亞文化群體。“coser都是分散在城市中的獨生子女,他們通過網絡建立起認同和社交關系。”

  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創作的coser們,也并非大人們所認為的全然“不務正業”。他們不但結交了朋友,還學會了攝影、化妝、美圖、制衣、視頻剪輯乃至制作舞臺劇等相關技能。

  “玩cosplay的人對互聯網上的信息獲取的速度很快,也大都關心時政。跟他們一塊玩能知道很多新東西。”山大動漫協會cos團的攝影師UL(網名)說。

  誤讀源于對“二次元”的陌生

  在濟南動漫展上,被網媒誤讀的幾個女孩,有的扮演的是日本超級火爆的動漫《love live》中的正能量角色。“在不懂的人看來,可能就是服裝、道具和外形,但是只有真正的動漫愛好者才能理解這個角色的意義。”魏興華說。

  林品認為,主流輿論對于“二次元”亞文化的不理解和誤解很常見:“對《love live》的誤讀還有個復雜的性別問題,但是可以看出不同文化語境下,那些惡意誤讀的人并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動漫作品和其中的角色,對‘二次元’文化很陌生。”

  山東省動漫行業協會會長、世博動漫董事長王振華告訴記者,動畫、漫畫、游戲所創造的“二次元”世界就如現在孩子們的“樣板戲”,他們從中發現了偶像,汲取了不少正能量,他們非常投入。“‘二次元’經濟在國內也剛火起來,有龐大的消費群體,有龐大的市場亟待發掘,或許‘二次元’產業的爆發能改變主流文化對于‘二次元’的認知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