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擴招的錯?

  最近幾年來,高校擴招政策也被視為導致“文憑跌價”削弱高校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原因。

  單純從數據來看,確實如此。高校擴招16年來,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已從1999年時的85萬人,飆升至今年的765萬人。

  另據教育部發布的首份《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2015年在校生規模達37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一;各類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學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報告指出,預計到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50%以上,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但王烽認為,目前中國高校毛入學率達到40%了,在世界范圍內也只算一個平均水平。中國的高校數目放在中國的人口基數和國土面積、社會發展現狀,仍是不足。

  “經濟和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接受高等教育水平的需求也在增長。在我們這個學歷社會,要提高就業,肯定要滿足需求提高高等教育的供應量和教育質量,而不是一味歸于擴招的錯。”王烽說,目前高等教育層層劃分的結構成為培育社會所需要人才的掣肘。

  王烽注意到,現在企業用人觀念也在發生變化,企業參考的不一定光是學歷證書,這也是人才市場走向更理性更健康的一個標準。對此他認為,這也就對學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同質化辦學模式很容易讓學生失去競爭力。

  “其實落點還是高等教育改革,不同類型的學校要找準自己的定位,還有高等教育多樣化,避免高校同質化。”王烽說。

  (注:應要求,文中出現的畢業生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