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家長的“性教育”觀念要與時俱進
如今,像丹丹這樣的未成年少女生下孩子的報道屢屢見諸報端,做流產(chǎn)手術的青少年也呈增長態(tài)勢。如何避免孩子遭遇類似傷害,是眾多青春期孩子家長要注意的問題。
就此,記者采訪了經(jīng)區(qū)醫(yī)院臨床心理二科主任張翠紅。
“家有青春期孩子,家長更要與時俱進。一方面,要對性教育抱著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另一方面,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不要等到事情發(fā)展到嚴重的程度才意識到。”張翠紅表示。
在中國,很多父母“談性色變”,對這個話題難以啟齒。而在學校,雖然也開設了相應的性教育課程,但遠遠不如國外的性教育那么直觀、直接。這導致青春期的孩子對自己身體和兩性方面的知識,掌握的都還不是很科學的。這樣,可能會帶來傷害。
當然,少女丹丹生下孩子,也可能與家庭教育的缺失有關。如果父母或家人和孩子一直有暢通的溝通交流機制,平時,父母對孩子有比較細微地觀察,也肯定不會發(fā)生生下孩子才知道懷孕的情況。
一方面,中國父母應該對性教育更開放一些,跟孩子交流也更坦誠一些。一些父母因為傳統(tǒng)文化的固有觀念,對性教育覺得不好意思,這時,可以借用一些相關書籍,通過書中的圖片,讓孩子了解懷孕、生殖、性器官、性行為方面的知識。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保護自己。
另一方面,應該維持更好的親子關系,與孩子更好地溝通交流。讓孩子碰到事情時,多跟父母溝通交流。現(xiàn)在,有些孩子比較內(nèi)向、膽小,遇到懷孕等事情不敢告訴父母、家人,這樣反而會帶來更嚴重的后果。
家長們應該意識到,時代變了,如今網(wǎng)絡上的信息洪流是阻擋不了的,與其封鎖性知識,不如合理引導,讓孩子擁有分辨能力,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