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個感冒發燒也往大醫院擠,大醫院人滿為患,而小醫院門可羅雀,這正是我國現有就診模式的生動寫照。然而,這種就診模式不僅增加了患者的負擔,還造成了大量的醫療資源浪費。今天,記者在濟南市中心醫院與歷下區人民醫院在歷下區衛計委舉行了“區域醫療聯合體”簽約揭牌儀式上了解到,市、區兩家醫院的“聯姻”,可引導患者分層次就醫,為緩解省城醫療資源緊張打了“第一槍”。
濟南市衛計委黨委書記、主任賈堂宏告訴記者,組建醫療聯合體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中將“探索建立包括醫療聯合體、對口支援在內的多種分工協作模式,完善推進和規范城市及縣域內醫療聯合體建設的政策措施”作為2016年醫改的重點任務之一,這也是今年我市城市公立醫院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濟南市中心醫院和歷下區人民醫院的合作,是我市首家市、區醫院在中心城區建立的醫療聯合體,值得點贊!充分利用大型綜合醫院的技術優勢和龍頭作用,推進形成分級醫療服務模式,實現“首診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有序就診、分級醫療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市中心醫院將與歷下區人民醫院的重點科室和專業形成“一對一”對口合作關系,派遣專家、教授定期查房、坐診、會診、手術、講學、帶教,共同申報市級科研項目,接受技術骨干進修深造,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雙方的合作,是兩家醫院在新形勢下研判時局、謀劃發展的創新之舉,也是我市完善分級醫療服務體系、建立醫療機構協作機制的大膽嘗試,必將進一步提高雙方業務技術水平,培養更多的技術骨干,讓群眾更好地共享衛生計生改革發展成果。
據濟南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馬效恩介紹:當前,在濟南全力推行“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全力倡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協同發展服務體系”構建的大環境下,醫院在認真總結借鑒以往通過接管、托管、承辦、聯盟集團、特許經營、對口支援等各種形式“醫聯體”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本著就近、逐級、區域協同的原則,與歷下區人民醫院多次密切磋商,達成一致共識,在中心城區自愿組建 “區域醫療聯合體”,并分別得到主管部門的批復、促成和支持。此醫聯體將著力在“一二三四五”運行機制上實現新突破。(“一個提升”、實施“兩個下沉”、貫通“三個通道”、強化“四項聯動”、實現“五項融合”, 即圍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提升這個目標,實施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大醫院普通門診、恢復期住院患者下沉,貫通優秀衛生人才向下流動通道、基層醫務人員職業發展通道和患者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強化醫療、教學、科研和疾病管理四個方面的聯動,努力實現雙方在醫院管理、學科建設、適宜技術、人才培養、信息化建設五個方面的融合。)
早在2014年10月,醫院緊緊圍繞打造“智慧衛計”的目標要求,掛牌成立了“濟南市遠程智慧醫學網絡中心”,以此為平臺,與平陰縣人民醫院組建了緊密型IT醫聯體,承擔了濟南市唯一社會民生重大專項《“三級四聯一體化”智慧醫學平臺建設》,獲批500萬元經費。該項目以建立緊密型IT醫聯體、實現科技惠民為主線,以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以解決“小病在基層,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為著力點,實施市、縣、鄉鎮三級醫療機構在醫療、教學、科研和疾病管理等四方面的聯動,初步探索形成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目前該平臺運轉正常,相關制度、流程、標準日趨完善,遠程會診咨詢、教學、科研等工作已經常規開展,在實現優質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引導患者規范有序就醫、減輕患者負擔,避免出現大病小治、小病大治現象、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提升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效率和效能,2015年9月醫院與中弘公司合作建立了山東省首家以實體醫院為監測主體、信息化網絡為樞紐、可穿戴設備智能血壓計為終端的疾病和健康管理平臺。該平臺可實時監測智能血壓計上傳的血壓數據,根據數據異常報警情況,由三級醫療機構組建的專科醫師、疾病管理醫師或家庭簽約全科醫師團隊,實施“三師聯動”及時對高血壓病人進行實時的監測、數據推送分析、結果反饋和干預,接收和解答各種問題,指導健康生活、合理用藥。實現了病人與醫院、病人與醫生的互聯、互通、互動,病人足不出戶就可享受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對于強化社區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實施分級診療、以及社區養老或居家養老都具有推廣借鑒意義。
另據了解,在今天的在簽約揭牌儀式現場,出席儀式的相關領導還為社區居民代表發放了智能血壓計等可移動穿戴設備,以推動轄區居民的健康管理水平。據悉,當天將向歷下區十畝園、綠景苑、棋盤街等三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管轄的高血壓患者,首批免費投放智能血壓計1500臺,為社區居民送上一份厚重的健康保健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