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日,山東省教育廳公布山東省首次在9所高校試點綜合評價招生。這一政策的公布,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堅冰,被很多業(yè)內人士贊為意義重大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連日來,記者采訪中發(fā)現,由于是首次試點,無論是部分試點高校的招生簡章,還是考生對待綜合評價招生的態(tài)度,這一里程碑式的改革,卻或多或少還存在著部分瑕疵。
不少一線的高三老師坦言,這一政策,基本上是學校里那些成績上躥下跳,卻又有一定偏科考生的福音,至于部分尖子生,對于這一招生政策并不感興趣。
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堅冰
高校試點綜合評價招生,是我省為推進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政策的出臺,在很大程度上被稱作“里程碑式”的改革,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堅冰,邁出了素質教育的關鍵一步。

從總體來看,目前的高考仍然處在應試教育的階段,對大部分考生來說,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性質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即便是已經存在十余年的自主招生模式,推行多年之后發(fā)現,自主招生已逐漸淪為高校“掐尖”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部分985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基本會把成績排名頂尖、又有奧賽省級賽區(qū)一等獎榮譽的考生,招致麾下。
像今年北大和清華的自主招生,從通過初審的名單來看,北大多達1257人,清華也多達755人。像省實驗中學、歷城二中、章丘四中等名校中通過北大清華初審的考生,絕大部分都有各類競賽的一等獎證書。像通過北大自主招生初審的歷城二中的王騰輝和王淑鋮,獲得第29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的金牌,不過,由于沒有入選奧賽國家集訓隊,所以,這一優(yōu)異成績可以當作自招的敲門磚。而通過清華自主招生初審資格的省實驗中學的張昊霖和陸候祥,主要獲獎經歷就是第29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省級賽區(qū))一等獎。
畢竟,奧賽獲獎的是少數。對于大部分高考生來說,通過考試升入大學,還是最主要的渠道。
知名教育專家熊丙奇告訴記者,取消高考加分后,將主要通過自主招生和綜合素質評價來引導學生發(fā)展個性、特長、綜合素質。其中,自主招生主要是90所學校的5%自主招生,主要針對的是獲得國家、省級以上競賽獎項的有學科特長和創(chuàng)新潛質的學生,名額在2.5萬名左右,占不到高考總人數的0.3%。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對每個學生都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并把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就顯得十分重要。
在他看來,山東的此次試點,可謂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堅冰,是一個不錯的開始,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的力度,還是試點高校的數量,都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存在瑕疵?部分高校被指“沒誠意”
山東省今年有9所高校將組織開展綜合評價招生試點。不過,由于綜合評價招生計劃納入當年招生計劃的大盤,并且,綜合評價招生如果沒錄滿,計劃數將納入當年統(tǒng)招計劃,因此,部分高校的招生方案,被很多考生和家長批評“毫無誠意”。
在試點的9所高校中,最被考生和家長詬病的,莫過于哈工大威海分校。在該校最先公布的報名條件中,要求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考試10個科目全部為A,之后,學校又悄悄撤下簡章,改成了9A,并且,要求高中三年的學業(yè)成績排名,位于年級的前5%。而從提供的招生專業(yè)來看,一個是生物工程,一個是船舶與海洋工程,而這兩個專業(yè),其實并非該校的特色專業(yè)或者強勢專業(yè)。
“年級前5%是個什么概念?要是在省實驗中學,這個成績基本就是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的水平,要是在歷城二中,也能上個很好的985高校,根本不可能去考哈工大威海分校。”一名高三班主任告訴記者,照哈工大威海分校的報名條件,相信沒有多少人會選擇這所高校。
同樣被指責沒誠意的,還包括中國海洋大學。今年該校投入綜合評價招生的計劃僅有24人,并且全部集中在英語專業(yè)。事實上,海大的英語專業(yè)并非特色,專業(yè)排名在全國也不靠前,巧合的是,往年海大的外語類專業(yè),都還能從外語類保送生中或者自主招生中分得一杯羹,今年把綜合評價招生的指標分配給英語專業(yè),有業(yè)內人士分析可能與此前招生不理想有關。
省內的山東大學,在幾所部屬高校中算是最有誠意的。成績排名放寬到了年級前10%,并且沒有任何競賽獲獎要求。不過,與自主招生全部投放強勢學科不同,此次綜合評價招生投放的專業(yè),學科排名并不突出,并且還全部放在了今年準備招生的青島校區(qū)。此舉,被很多業(yè)內人士看作是對青島校區(qū)生源的一個有力補充。
“自主招生名額,如果完成不了教育部分配的計劃,剩余計劃作廢;而綜合評價招生的計劃如果完成不了,則把剩余計劃納入當年的統(tǒng)招當中,對高校來說基本不受影響。”一所試點高校招辦負責人告訴記者,部屬高校因為有自主招生,他們能從中掐到部分尖子生,綜合評價招生對他們的吸引力不夠大。
招生實踐:對尖子生吸引力不大
與部屬院校的“沒誠意”相比,幾所省屬高校則誠意滿滿,在謹慎地規(guī)定著招生條件的同時,又希望能網羅來更多高分考生。盡管幾所試點的省屬高校都拿出了最強勢的學科和專業(yè),但是對高中的尖子生而言,吸引力其實并不大。
青島大學此次誠意很足,就連學校的王牌專業(yè)——臨床醫(yī)學5+3,都拿出來參與綜合評價招生試點,就是希望在第一年的試點中能一炮打響。而青島科技大學此次也拿出強勢學科化學與化工類,山東財經大學最強勢的金融學和經濟學,山東師范大學把12個師范類專業(yè)全部納入。單單從專業(yè)來看,幾所試點高校投放的專業(yè)中,很多都是該校在高考中錄取分數線最高、師資力量最強、學科排名最靠前的專業(yè)。
即便如此,還是對尖子生們吸引力不大。“級部前幾十名考生目標很明確,就是985或211名校,如果讓他們參加這個綜合評價招生,很多人即便過了線也不會選擇這些學校。”省城一所高中的高三班主任告訴記者,現在正是高考備考的關鍵時刻,這一系列材料沒有三五天根本準備不完,不少考生就會直接放棄參與。
那么,今年首次試點的綜合評價招生,究竟對哪部分考生吸引力最大呢?
對此,多名受訪的高三班主任均坦言,對于部分學習成績不穩(wěn)定、忽高忽低的考生,他們會比較積極地參與,而如果他們還有點兒偏科,對數理化或某一學科有特長,那么,就相對更適合綜合評價招生,一來可以為高考分數兜底,即便考砸了,還可以通過面試環(huán)節(jié)挽回損失;二來他們可能有部分科目的奧賽獲獎經歷,在應對學科特長的面試中,或許還能占到一些優(yōu)勢,因此,這部分考生很可能就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
能否推廣?面試成本高,大范圍搞不現實
其實,這種綜合評價招生模式,南科大早已實行多年。“我就是通過6:3:1綜合評價錄取進的南科大,這種模式更能考出學生肚子里真正有多少‘干貨’。”就讀于南科大物理專業(yè)的學生小陳告訴記者。
而從山東省此次試點的9所高校來看,綜合評價所選取的三個維度,分別是高考成績、綜合測試成績和學業(yè)水平考試,高考成績所占的比例,省教育廳要求不得低于50%。部分試點高校選取了70%的比例,也有的是60%。
那么,這一錄取模式能否大范圍推廣呢?對此,高教研究專家仲偉俊認為,這種模式兼顧高考成績、學生綜合素質和平時成績,其取向值得肯定,但能否大面積推廣還不好說。和仲偉俊一樣,一所試點高校招辦負責人表示,他非常贊成多元化評價錄取學生,但也要考慮社會成本。
這名招辦負責人解釋說,每年自主招生季,都會有不少家長陪著考生參加面試,而自主招生畢竟是小范圍的,高校招生錄取如果都面試,會牽動多少家長奔波勞頓?面試的時間,恰逢高校的期末考試季節(jié),場地、專家、人工成本、時間成本等,都需要考慮,可以說,高校的面試工作量會大大增加。盡管如此,作為對現行高考制度的重要補充,他還是建議,希望主管部門把更多的招生自主權下放給高校。
當然,也有不少招辦主任存在這樣那樣的擔心:綜合評價錄取也給高校招生增加了不確定性,如何能保證錄取指標完成情況呢?像有的通過初選的考生,可能高考成績不達標,而各方面都達標的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又會“移情別戀”。所以,在他們看來,高校目前不大可能完全通過綜合評價錄取招生。
(生活日報記者 王富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