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遠赴非洲執行為期1年維和任務的中國第三支赴利比里亞維和警察防暴隊凱旋回國。在過去1年里,他們遠赴非洲,遭遇了大規模群體性騷亂、兇狠的綁匪、險些墜落的直升機、肆虐的熱帶疾病……

  今天,樣妹就給各位樣迷帶來防暴隊員們經歷的驚險故事,深度揭秘中國警察在利比里亞維和的365個日夜。

  文丨蕭美人

  利比里亞的第三大城市——錫諾州格林維爾,英語為“綠色之城”的意思,熱帶季風從這里吹過,為這片瀕臨大西洋的土地帶來豐沛的雨水和難耐的干旱。不過,駐守在這里的中國第三支赴利比里亞維和警察防暴隊的140名隊員,卻無暇享受“綠色之城”的美麗浪漫,空氣中充斥著躁動,危險隨時有可能發生。

   深入“吃人部落”救了一個鎮的孩子

  “回國已經兩個月了,維和期間那些驚心動魄的經歷,仿佛還在眼前。”5月初的濟南,夏天的第一波熱浪剛剛抵達,在山東省公安邊防總隊的大廳里,防暴隊戰斗分隊教導員王健親口講述了一個關于生吃人肉的驚險故事。

  防暴隊的轄區內有個鎮子叫和平營,曾是反政府武裝的重要據點,搶劫、強奸、殺人等案件層出不窮,有一回,這里竟然發生了殺死兒童生吃人肉的慘案。接到聯利團在該區域開展高密度武裝巡邏的命令后,王健跟隊友們冒著傾盆大雨,在雨林和泥地里跋涉了整整8個小時。當終于抵達和平營的那一刻,印入眼簾的卻是彈痕累累的老房子、手持砍刀的青年,街道上看不到一個孩子,整個鎮子籠罩在人吃人的恐怖氣氛里。隊員們好不容易找到了當地警局,一間只有一名警察的簡陋茅屋,沒想到剛進屋,四五十名當地人就把這間茅屋圍了個水泄不通。人群中傳出呼喊聲:“孩子都已經死了,你們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保持高度戒備,不得隨意動用槍械!”王健說,當時的情況靠武力很難解決,他一邊招呼隊員們提高警惕,一邊不停地大聲喊話:“我們是中國維和警察,是來幫助你們解決問題的!”終于,嘈雜的人群暫時平靜下來。經過一番調查,防暴隊發現整個和平營已經被愚昧邪惡的部族勢力控制,大多數警察都辭職離去,當地治安陷入一片混亂。天色越來越暗,王健他們決定留守開展夜間巡邏,協助當地警察開展調查取證,最終成功抓獲3名犯罪嫌疑人,迅速震懾了局勢。

  “后來再去和平營的時候,路旁玩耍的兒童會跑過來給我們敬禮。”王健說,那一刻,隊員們心里都充滿了自豪,這是孩子們給和平的敬禮,給中國維和警察的敬禮。

  直面埃博拉:“請把我和患者隔離!”

  埃博拉病毒,一個常常與“非洲死神”一起出現的詞。對防暴隊隊員們來說,除了驚險萬分的執勤任務,更危險的恐怕是這潛伏在他們身邊的病毒。

  2015年6月,埃博拉死灰復燃,迅速席卷了防暴隊駐地,僅6月29日這一天,當地就確診病毒攜帶者6人,死亡2人,140多名接觸者被隔離觀察。一時間,整個格林維爾都籠罩在灰色的緊張氣氛里。

  7月2日上午10點,防暴隊醫院里傳來一串急促的腳步聲,嘈雜過后,昏暗的走廊里只留下了一副擔架。擔架旁,聯利團護士路易斯不斷呼喊,“王醫生,救救他, 救救他!”。聽到呼叫后,醫療官王喜彬第一個沖了出來,一邊示意其他軍醫遠離擔架,一邊迅速穿好防護裝備,與路易斯一起將病人送到病房。患者是聯利團格當地雇員阿布爾,此時他已意識不清、高燒不退、嘔吐不止,癥狀與埃博拉十分相似,王喜彬迅速給患者采集了血液樣本。經過漫長的等待,阿布爾的化驗結果出來了:輕度貧血,淋巴細胞比例增高。

  埃博拉!所有人的腦海里幾乎同時蹦出這個詞,大家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得知這個結果,王喜彬立即向值班隊領導報告:“醫院收治一名疑似埃博拉患者,我已密切接觸,建議立即啟動埃博拉防控預案,對我和患者實施隔離!”王喜彬明白,少一個人接觸,防暴隊就會多一分安全。

  24小時過去了,阿布爾的血液檢測終于有了新結果,瘧原蟲檢測陽性,是惡性瘧疾!所有人長出了一口氣。不是埃博拉!不是埃博拉!大家高興地奔走相告。又一個24小時,40、39.6、38.2、37……阿布爾的體溫逐漸降下來了,人也清醒過來,聽到路易斯講述這幾天發生的事情,阿布爾激動地說:“王醫生,你就是我的上帝!”

  救助撿垃圾男孩,感恩取名“愛華”

  倒垃圾,是大部分家庭里再普通不過的日常瑣事。可對于防暴隊來說,這卻是一項特殊的任務。在防暴隊隊員孫傳斌的印象中,剛開始執行倒垃圾任務之前,教導員反復強調了許多注意事項,他還有些不以為然,直到真正目睹那些垃圾堆中的當地兒童時,他才明白了這項任務的“特殊”之處。

  防暴隊運輸垃圾的車輛剛開出營地不遠,就看見大批的民眾從四面八方像潮水一樣涌來,有赤腳光背的孩子,有懷抱嬰兒的婦女,他們像瘋了一樣拼命地追隨著,有的年輕人甚至試圖爬上垃圾車。抵達垃圾場時,隊員們驚訝地發現,竟然已經有20多名當地人在垃圾場“自動集合”了,對于物資極端匱乏的他們來說,最大的希望就是從垃圾堆里找到一點有用的東西。按照聯合國的規定,維和警察防暴隊營地里的垃圾,必須運到指定地點并進行焚燒。孫傳斌他們剛準備在倒下的垃圾上點火,等待在一旁的幾十名當地人突然沖到垃圾堆里,徒手翻找甚至哄搶起來。“出現這種情況,應當立即將他們驅散,但是面對衣不蔽體的孩子,我們的心就像被牢牢揪著,怎么也狠不下來。”孫傳斌在筆記中寫道,隊員們沒有別的辦法,只能不停地勸誡:食物已經腐壞,不能食用……

  提起倒垃圾的任務,王健至今記得那個叫伊曼的小男孩的眼神。那是在一次焚燒垃圾時,火剛剛燃起,一個當地男孩突然不顧一切地沖到垃圾堆里揀一塊破布。怕把孩子燙傷,王健趕緊把他拉出來,男孩卻滿臉淚水地乞求道:“求求你,求求你,我需要這塊布,給我弟弟做件衣服。”王健說,那一刻,他的心瞬間被擊碎了,一個連自己都穿不上衣服的孩子,竟然做出了這樣的舉動!執行完任務后,王健去了伊曼的家,原來,男孩的父親剛剛去世,家里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剛出生的妹妹,讓一家人活下去的擔子全部落在了伊曼和媽媽的肩上。

  “后來,隊里決定幫助這個家庭,定期派我送去大米、土豆和日用品,并資助伊曼走進了學堂。”王健告訴樣妹,小伊曼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經常向防暴隊隊員們學習中文,還給自己起了個中國名字——“愛華”。

   回想非洲種西瓜,他潸然淚下

  有一位西方記者曾這樣描述利比里亞:在這里,仿佛只剩下三樣東西:紅土、太陽和風;在這里,能夠生長的,仿佛只有雨林、灌木和野草。防暴隊隊員在完成大量勤務任務、幫助當地民眾的同時,自身的生活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從機械維修、用水用電到一日三餐,幾乎樣樣都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后勤分隊隊員李青波告訴樣妹,聯合國物資運輸周期較長,受當地高溫潮濕的氣候影響,一車蔬菜往往還沒運到防暴隊所在的任務區,就全都爛成了蔬菜泥。再加上當地自然條件惡劣,幾乎買不到任何蔬菜,隊員們的餐桌上長期只有土豆、洋蔥,吃不好飯,戰斗力很受影響。實在熬不下去了,隊里組織開墾了三畝菜地,由老兵劉德剛擔任種菜組長,起早貪黑,像照顧孩子一樣照看著剛冒頭的幼苗。當時恰逢旱雨季交替,菜苗不是被烤焦,就是被雨水泡得稀爛,“為了提高成活率,隊員們甚至把菜苗種在罐頭盒里,天氣好的時候就趕緊搬出去曬曬。”李青波說,組長劉德剛反復查資料、請教專家,費了不知多少心血,終于成功種出了黃瓜、辣椒等10多種蔬菜。盡管每周只能吃上兩次新鮮蔬菜,隊員們都已經覺得很滿足了。

  “印象最深的是剛種出西瓜的時候。”李青波說,第一批成熟的西瓜只有兩個拳頭那么大,十多名隊員坐一張桌子,每個桌也只能勉強分到一只西瓜。第一次吃西瓜那天,大伙兒都早早打好了飯菜,誰都沒動筷子,緊張而激動地等待著。西瓜端上來了,一人一塊,都跟寶貝似的啃著,用李青波的話說,“幾乎連西瓜皮都吃下去了”。吃完手里的那份,桌上還剩下小小的兩三塊西瓜,大伙兒眼巴巴地看著,誰也不伸手去拿。接下來,各桌的領導、小組長先站起來了,緊接著,一些入伍時間較長的老兵也離開了飯桌,他們故意大大咧咧地指揮著剩下的新兵,“我們還有事,今天就不收拾碗筷了,你們幾個等會把桌子收拾干凈啊。”“他們平時都是自己收拾碗筷,那天這樣做,就是想把剩下的西瓜留給年輕隊員們吃,又怕小戰士臉皮薄不好意思,才故意這么說的啊……”話到此處,李青波哽咽著說不下去了。

  北京時間3月12日上午11時許,中國第三支赴利比里亞維和警察防暴隊圓滿完成國際維和任務,順利抵達濟南遙墻機場。這一年,他們經歷了數不清的危險、困難,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恪盡職守,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他們經歷了首次從8個月延長至一年的維和任務期,忍受著家中孩子的埋怨、老人病重甚至去世的悲痛和對祖國刻骨的思念。“我曾無數次設想過迎接他們凱旋的場景,當我拉住他的手時,當我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時,我還是哭了,這一刻我太幸福了。”一名防暴隊隊員的愛人寫到,苦過、累過、哭過,未來的我們將更堅強、更從容,我愛我們的小家,更愛我們的大國,如果他再一次選擇為國出征,我依舊會堅定地站在他身后,用愛照亮他保家衛國的夢想……

  樣妹的故事講完了,但中國警察的國際維和任務還將繼續,維護世界和平的道路還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