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因烏龜太多,加上氣溫升高池水缺氧,青島湛山寺放生池內出現了烏龜沿著池沿“疊羅漢”的一幕,放生池也一度被質疑變成“死亡池”。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市民為了放生而放生,甚至過度放生,讓湛山寺放生池里的龜魚等生物超過飽和狀態。
烏龜疊羅漢,觀賞魚成群
日前,齊魯晚報記者來到湛山寺放生池,各色魚種密密麻麻分布在水中,在池內甚至能看到十幾斤重的鯰魚。在放生池的邊沿,爬滿了各種品種的烏龜,烏龜有大有小,最大的有幾斤重,最小的只有啤酒瓶蓋大小。有的烏龜因搶占地盤,甚至出現了兩個烏龜疊起來的情況。
放生池周圍有不少市民駐足拍照,在池邊水域,一只甲魚看上去已經死亡多時,四肢已經腐爛,幾只其他種類的龜還在啃食這只甲魚。
其間,有幾位市民攜帶了饅頭、油條等食物來投喂。“放生池內的魚和龜已經飽和了,再放生反而會起到反作用。”在現場投喂魚食的市民黃女士說,她以前經常參與這里的放生活動,現在已經不敢在這里放生了。
離放生池不到10米遠,市民在小湖邊釣魚
管理方在放生池邊上豎著藍色的牌子,寫著“諸位善信:因放生池水域所限,魚類已飽和,如再繼續放生,有可能達不到放生效果,敬請另選別處。”落款是青島湛山寺。
“以前只允許放不允許撈,現在既不能放也不能撈。”現場的一名保安說,湛山寺的放生池是目前市內為數不多的放生場所,由于放生池內設有觀音塑像,每逢初一或者十五都有來祈福的,除了在周邊焚香祈福,還會舉辦些放生的小儀式。加之放生池處在完全開放的環境中,難以管理。
該保安說,“現在仍有些市民不聽勸告,偷偷往池子里放,遭到阻止時,放生者又搬出今天是老人壽誕、為家人祈福等等理由。”
而與放生池僅僅一路之隔的是植物園的一處小湖,齊魯晚報記者看到,雖然與放生池相隔不足10米,湖邊有釣魚者在湖中垂釣,湖中卻幾乎沒有龜魚等放生的生物。
“放生池已經飽和,現在寺里做法事都不會在此放生,一般會在池邊上舉辦個儀式,然后到海邊等其他地方放生。”湛山寺恒亮法師負責放生池管理工作,他說,池子里的魚數不勝數,到現在為止初步估計有數十萬尾,各種龜也不下幾十種,數量更是無法計算。
一般三年左右,湛山寺會對放生池進行徹底清理,到時所有的魚類和龜類將轉移至嶗山水庫。“以前我們在放生池里種了荷花,可是后來荷花都被放生的魚吃光了。”恒亮法師說。
放生需隨緣,莫為了放生而放生
“雖然請了保安,安了幾個攝像頭,但是管理效果并不好,我們現在也在征集好的管理意見。”恒亮法師說,現在很多人是為了放生而放生,帶有很強的功利心和商業性,已經偏離了佛教中原始放生的意義,這樣不僅不能達到放生的目的,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不光是管理的問題,現在市民的放生觀念也是導致放生池飽和的原因之一,過度放生讓放生池里的生物過度飽和,為了保證生物的需氧量和水池的水質,他們每天利用水泵讓水池里的水循環起來,但是即便是這樣,每到換季時,也會有些魚和龜死亡。
恒亮法師說,他曾見到有人組織放生時,曾問他要買多少魚,要放多少才能集成這次功德。他告訴對方,要隨緣放生,盡力而為,但當時就有組織者給市場打電話要多少多少魚、多少多少螃蟹,這樣這些商販就會根據需求去捕撈,試想如果沒有這些人放生的需求,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次捕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