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和信息博弈愈演愈烈
“黑埠子市場三天不見姜,姜價就得漲三毛。”市場上有這句傳言,黑埠子市場就是安丘的姜蒜批發商場。
有行業數據顯示,全國的生姜種植有220萬畝,濰坊就可以占到70萬畝左右,而安丘獨占近20萬畝。因為北方土地和氣候適合種姜,再加上地窖這一“創造性”高性價比倉儲,造就了這個種植地的影響力。
張其錄說,很多人說姜價波動無非是供求關系,實際上,除了供求關系,姜農心理、收姜者心理以及出口因素、天氣原因等,都會影響到大姜的價格。
“某地下冰雹了,幾十畝姜田被毀。”這樣一條消息,就可能在坊間傳開,形成減產的輿論,從而引起姜農惜售。收購商也時不時會放出風,外地跌價了,不賣還得降。這樣的心理博弈在近些年愈演愈烈。另外,齊魯晚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目前有利用生姜提取姜黃素、制姜油等深加工、附加值高的產業,但是用量較少且使用質量好的大姜,對生姜的價格影響有限。
張其錄說,目前有計劃通過政府層面分配種植面積,再加上運用電商和打造品牌來改變姜價波動幅度過大的現狀,不過,還處于探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