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五:“分數高低主觀性很大”真相:至少兩位老師評閱,誤差大會找仲裁

  與過去手工閱卷統分不同,最近幾年,高考科目全部實現網上閱卷。今年,所有科目的卷一客觀題由機器評閱。卷二評閱繼續維持往年的分工布局,即山東大學承擔語文、數學和理綜的評閱,山東師范大學承擔外語和文綜科目的評閱。

  今年,包括作文在內,全部題目都實行雙評,至少會有兩位老師閱卷,兩人是電腦隨機搭配,雙方也看不到對方給出的分數,目的就是為了消除主觀因素或操作失誤形成的誤差。

  記者在閱卷現場看到,每位老師對著一臺電腦,固定地評閱幾道題。閱卷時,每一題均由兩位教師分別評閱,兩位教師的評分誤差在規定范圍內,即取平均值,若超過規定范圍,則計算機再將試題發送給第三位教師評閱,第三位教師的打分再與前兩位教師的平均分作比較,誤差控制在設定的范圍內。

  今年在閱卷時提出明確要求,對主觀性強的題目,如作文等,控制分數提交時間,避免部分教師單純追求評卷速度,能有充足的時間評閱試卷,保證評卷質量。同時,為確保評卷質量,有關學科根據本學科題目的特點對評卷教師每天評卷數量也加以限制,規定一個最大值。

  記者采訪中得知,像數學、理綜等卷二的試題部分,兩名閱卷人員的給分誤差不得超過1分,如果有誤差,會由第三方進行“仲裁”,最后的得分還會由質檢員進行檢查。雙評、仲裁、質檢三重“關卡”把關,確保把誤差降低在最小范圍內,避免出現大的失誤。

  截至13日下午,山東大學承擔的語文、數學和理綜科目,閱卷進度為10%,山東師范大學承擔的英語,閱卷進度為30%,文綜科目閱卷進度為33%。此外,山師大還對部分小語種進行了試評,同時對我省2名盲人考生試卷進行了翻譯,并已經評閱完畢。

  (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