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卷員很多都是本科生?”“獨特的解法很可能不得分?”“題目上寫了字就會給分?”“閱卷老師都是一道題看幾秒鐘?”……每逢高考閱卷季,總是有一些類似的傳聞,甚至有的傳聞看上去有鼻子有眼,讓人很難明辨是非。14日,在高考閱卷媒體開放日上,記者對這一系列的傳聞進行了求證。
傳聞一:“閱卷人員有很多本科生”真相:沒有本科生參加高考閱卷
每年高考期間,閱卷人員的組成是頗受考生和家長關注的,到底是不是有很多本科生參與高考閱卷呢?
山東大學副校長胡金焱介紹說,今年山大閱卷點一共有1890名閱卷員,閱卷員的選聘工作,嚴格按照教育部的規定,以高校教師、中學教師和教研人員為主,他們不僅要熟悉所評學科的教學和考試內容的要求,并且年齡不能超過55歲,最重要的是沒有直系親屬參加當年高考。
胡金焱介紹說,閱卷員實行聘任制,高校教授、副教授、講師(含中學高級教師和一級教師)的比例在60%以上,其他的是高校里相關學科的研究生,沒有本科生參與高考閱卷工作。今年,閱卷員尤其對一線高中老師進行傾斜,山大閱卷點的閱卷員中,一線教師的比例達到了21%,山師閱卷點的一線高中老師比例也在2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評閱分值較大、主觀性強的題型,例如作文、論述題、計算解答題等,評卷員必須要有3年以上教學、教研經驗和一定評卷經驗,同時還要具有中級以上職稱。
傳聞二:“解法獨特難得滿分”真相:方法思路對頭一樣得滿分
對于理科類的大題,很多考生在看過參考答案后發現,自己的解法與參考答案不一致,但是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這樣獨特的解法,能不能得滿分呢?
對此,記者采訪中獲悉,試題的參考答案只是解法之一,而在閱卷之前,包括學科組組長,題目組長都會對照著參考答案,反復驗算,集思廣益,盡可能多地列舉出一道大題的各種參考答案,并對每一個步驟進行不同分值的賦分,之后會對一組高考題進行試評,不斷地修正評分標準和評分細則。
當然,如果在閱卷過程中又發現了新的解題方法和思路,閱卷員會及時報告大組長和小組長,看是否符合解題的邏輯,如果方法思路對頭,結果也能吻合,這樣的解法同樣也會得到滿分。
不少考生擔心,一道分值在20分以上的大題,前面的演算步驟都對,就是最后幾步出現了錯誤,這樣會不會得分很少呢?
對此,有閱卷小組長表示,像有的大題,如果分值很高,演算步驟比較復雜,閱卷組就采用拆解的方式,由四五個人閱評一道大題,“每個閱卷老師都盯著自己的得分點,幾個人閱一道題,確保每個得分點都不漏下,同時,也是對考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