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14天出新款 老品牌要一個季度
與班尼路等老牌子滑坡不同,近些年以優衣庫、ZARA、H&M等為代表的國際快時尚品牌迅速擴張。2007年濟南恒隆廣場開業的時候,第一次把優衣庫和ZARA帶進了濟南。
目前全球十大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門店超過1 4 0 0家,其中去年開店330 家。再加上線上服裝電商的成熟發展,這對不注重品牌建設、未形成核心競爭力的“班尼路們”的生存空間形成了擠壓。
即使在電商平臺上,班尼路也是戰況不佳。在班尼路天貓旗艦店,目前排在銷售榜第一的是一款售價45 元的男士T 恤,月銷量40818 件,遠遠無法與優衣庫等相比。
這背后,是消費者越來越挑剔的口味和對“不重樣”近乎偏執的追求。對應這種需求,市場上需要的是那種能盡快提供海量樣式服裝的品牌。
快時尚品牌講究的是唯快不破。業內人士表示,服裝行業的傳統模式中,新品開發從設計到生產大概需要3 — 6個月的周期。而ZARA 等新品牌只用14 天即可完成。
但老牌的時尚品牌表現越來越乏力,佐丹奴有一款雙拉鏈的毛衣,已經賣了15 年以上。每年佐丹奴都把拉鏈換一換、毛衣的織紋換一換就上架。而班尼路的問題也類似,他們一般每個季度上一次新款。正是這樣的“龜速”,才在競爭中被遠遠拋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