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泰安7月26日訊(記者田陽)7月24日,全國勞動模范、岱岳區扶貧辦公室副主任、岱岳區天平街道辦事處大陡山村黨支部原書記蘇慶亮,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25日上午,蘇慶亮的遺體火化,千余人趕到殯儀館參加遺體告別儀式,送他最后一程。
26日,蘇慶亮在大陡山村下葬。縱然烈日如火,依然沒能阻擋村民自發送別這位“大陡山的好兒子”、“鄉親們的好書記”,優秀的共產黨員——蘇慶亮。這一天,整個山村都沉浸在悲痛中。
今年80歲的寧洪芳是蘇慶亮的鄰居,得知蘇慶亮去世的消息,她心疼地掉了一夜的眼淚。“蘇書記照顧我,照顧了二十年了!每到過年,蘇書記都會提著米面、油和雞蛋來家里坐坐。前一段時間我住院,他知道了,還專程去醫院看我。他這一走,我心疼啊,心疼地吃不下飯。”寧洪芳一邊說著,一邊又抹起了淚。
村民高德鳳說:“就像有預兆似的,蘇書記去世前的那天上午還到村里來轉了轉。他調任后還是放不下村里的這些人和事,經常會回來看看。那天,他把學校、茶園、大山和他掛念的村民家都走了一遍,就像是告別,沒想到是永別。”
說起蘇慶亮,大陡山村的村民都是一個字——“好”!好在哪?“和藹可親,見了誰都笑呵呵的。幫助大陡山村從荒山變成‘金山’,村民擺脫了貧窮的帽子,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上到80、90的老人,下到剛剛懂事的孩子,無不對這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村支部書記表示敬佩。
語言難以表達,大陡山村就以它的形態訴說著蘇慶亮21年的耕耘。土路變通途,現在村里都是平坦的水泥路,再也沒有泥濘的沙土路;原來學校都是平房,現在的學校教學樓有三層高;衛生室、休閑小花園、健身器材應有盡有,村民的業余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
從蘇慶亮任職起,他就以打造“泰山腳下民俗生態休閑第一村”為目標,團結帶領黨員群眾,治水修路,綠化荒山4500畝,建設苗木基地460畝,發展有機茶園430畝,建起了“鳳凰山旅游接待中心”,將大陡山村從一個窮亂出名的后進村建成了經濟富裕、環境優美、村風和諧、“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先進村。
這些,村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這天,大陡山村326戶、1281人頂著烈日,自發聚集在路邊,一起送蘇慶亮最后一程。
中午12時,蘇慶亮的女兒懷抱蘇慶亮的遺像,在家人的攙扶下,送蘇慶亮最后一程。早就等在路邊的村民,一邊抹著眼淚一邊追著蘇慶亮的遺像,靜靜地陪他走完這最后一程。幾百米的村路上,灑滿了大陡山村人的悲痛、不舍和懷念。
“蘇書記一路走好,鳳凰臺上有你的汗水,陡山河邊有你的腳印。大陡山村人民的好兒子,大陡山的鄉親永遠記著你。”,村民沉痛的話語、自發制作的悼念橫幅,連同他們悲傷的眼神、肅立路邊送別的身影,凝固成了這一天大陡山村的面孔。
就在蘇慶亮下葬后,大陡山村的上空下起了雨。蘇慶亮走了,告別了他為之奮斗一生的土地、村莊和心中時刻掛念的村民。但他又永遠留下來了,他被埋在大陡山村的土地上,永遠注視著他熱愛的山、水和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