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龍蝦,不少人都好這一口,尤其到了夏天,吃貨們更偏愛有加。然而,就在7月26日,青島有倆壯漢竟被小龍蝦“放倒”了!26日晚上6點他們定了6斤外賣,每人3斤小龍蝦下肚后,都出現了渾身酸疼,胸口發悶,難以忍受的癥狀。本以為是食物中毒,隨后在青島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檢查,懷疑是小龍蝦導致的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經過相應的治療,目前病情穩定。

  吃完小龍蝦倆男子渾身酸疼

  7月26日,有人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個消息:青島發生兩例因食用小龍蝦導致的疑似橫紋肌溶解綜合征事件!提醒大家吃小龍蝦要有度,避免一次性大量進食。

  隨后,記者了解到,當天上午,青島阜外醫院內科主任戴麗娜接診了兩名食用小龍蝦后身體出現異常的市民。

  據戴麗娜主任介紹,兩名男子四十歲左右,25日晚上六點多定了小龍蝦外賣,每人三斤,共六斤。兩個人戰斗力很強,大約七點半就吃完了。

  剛開始沒什么事,然而到了次日凌晨一點半,其中一人突然感覺背部酸痛厲害,胸口發悶,有種死去活來的感覺,而且根本躺不下,只好起來蹲在椅子上以減輕癥狀。直到凌晨四點癥狀才緩解,之后勉強睡著。清晨六點再次疼醒,憑借日常常識,懷疑是小龍蝦的問題,于是起來后飲用大量茶水,又飲用大杯蜂蜜水。

  另一位市民大約早晨七點開始發病,渾身酸疼,難以忍受。

  通過網上查詢,兩人懷疑可能中毒,大約上午十點到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內科門診就診。戴麗娜主任接診后,根據他們口述,懷疑和吃小龍蝦有關聯,就通過急診為其做了加急的相關血液化驗,結果顯示,兩位患者“肌酸激酶”明顯偏高,一位患者高達1114!疑似小龍蝦導致的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經過相應的治療,目前病情穩定。

  不吃死蝦,避免一次大量進食

  為此,戴麗娜主任就小龍蝦消費提醒市民:不要在街頭流動攤點購買小龍蝦,特別是當前流行的外賣,因為運輸過程過長很容易發生變質,吃了對身體不好。而且,不要進食死蝦,很多街邊小店衛生條件有限,對于那些感官異常或味道不新鮮的小龍蝦不要進食。

  她建議,小龍蝦燒煮以前應該盡量清洗干凈,多在干凈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去除腮部及腸道。“目前,小龍蝦在清洗過程中容易添加各種清潔劑,容易導致清潔劑殘留超標。”為此,她強調,烹飪時應煮熟煮透。這是由于小龍蝦體內可能存在細菌和寄生蟲,且小龍蝦外殼較硬,不容易蒸煮,所以烹飪時應蒸煮時間長一些,以有效殺滅細菌或寄生蟲。盡量不要進食頭部不干凈的地方,同時抽掉尾部蝦線(腸道)后進食。

  尤其注意的一點是,進食小龍蝦量要有度。“一次大量進食小龍蝦不利于身體健康,每人根據自身條件適量食用,像兩位患者那樣,一頓每人食用三斤,明顯超標了,極可能誘發橫紋肌溶解綜合征。”

  還要避免和啤酒同食。小龍蝦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豐富的嘌呤核苷酸,多吃會誘發痛風。如果再搭配啤酒就更不健康,因為啤酒含有分解嘌呤核苷酸的催化劑維生素B1,兩者一起吃會加重機體代謝負擔,導致血中尿酸增高更快。

  而且,過敏體質的人盡量不要吃小龍蝦。凡進食小龍蝦后出現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者 ,要及時就醫,并說明進食史。醫生會根據進食數量和癥狀進行判斷用藥,加快新陳代謝,保護腎臟,緩解癥狀。

  相關鏈接:該病病因不明

  1924年,國際上首次報道了國外因食用水產品導致的不明原因的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病例,因發生在波羅的海沿岸哈夫地區,因而稱之為哈夫病。從1924年首次發現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首次發生哈夫病以來,各國對該病的原因作了探討,均沒有發現確切的病因。國外研究顯示,哈夫病病人經及時治療絕大多數病人恢復較快,癥狀通常在2至3天內消退,預后良好;癥狀較輕者,不經治療即可自愈。(城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