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側門進入大廳,老遠就看到便民門診的長隊。記者上前詢問,一位老年人說是早上9點就到了醫院,已經排了40多分鐘,前面還有5個人。

  也有市民向記者抱怨,本來便民門診是為了方便市民,可每次來拿藥都覺得是折騰。比如掛號和開藥,要分別到不同樓層排隊。而便民窗口旁還有3個窗口閑置,除一個預約取號窗口外,另外的窗口都空著,記者注意到閑置窗口上醒目地貼著掛號,但并沒有工作人員。

  一位已經70多歲的老先生排了10分鐘的隊后,靈機一動,讓老伴在1層排隊,自己到2層直接掛了個普通門診號,前后只需要10分鐘就完成了開藥取藥。老人說,普通門診9元,個人只負擔3元,比便民門診貴2元,可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很值得。

  記者在現場的采訪和觀察,從掛號到取到藥,市民所需時間最少也得半小時以上,對于身體不好,上了年紀的病患來說,真的是吃不消。前來拿藥的患者紛紛表示,希望醫院能夠增派人手,多開兩個便民窗口,真正為老百姓提供便利。

  隨后,記者聯系了該院相關領導,對方表示因為六一之后便民門診量太大,工作人員人手緊缺,服務窗口比較少,近期將做服務提升,接受市民建議,在一樓多增設收費窗口,為民服務。

  影像科工作人員憂心會降薪

  “我們過上幾天就聚在一起談談醫改是不是會造成降薪。”2日,省城一家綜合三甲醫院影像科工作人員坦言,因為CT、磁共振等大型設備檢查、檢驗價格大幅下降,如果按照以往的工資算法,他們勢必會下調工資,“你想想,以前960元的磁共振現在降到了550元,幅度也太大了,而且由于價格下調,醫生和患者也更喜歡做磁共振了,可是做磁共振耗時長,實際上相當于縮減了我們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