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成熟的蘋果掛在枝頭。(記者 田陽 攝)   已經成熟的蘋果掛在枝頭。(記者 田陽 攝)
 崔啟傳在果林里搭起的簡易篷屋。(記者 田陽 攝)  崔啟傳在果林里搭起的簡易篷屋。(記者 田陽 攝)

  大眾網記者 李玉坤 田陽

  8月8日,有網友撥打大眾網泰安新聞熱線,稱泰安市大津口鄉范家莊村有一對老兩口的200多棵嘎啦蘋果樹即將進入采摘期,但由于銷售無門,正發愁今年的收入。8月9日一早,大眾網記者來到大津口鄉范家莊村見到了崔啟傳老兩口。金秋時節,正是漫山遍野一地金黃,可望著自家果園即將豐收的果實,兩位老人卻無能為力地搖了搖頭。

  細心培育老兩口費盡心力種蘋果

  崔啟傳今年68歲了,和老伴種了近40年的蘋果,果林里大部分都是泰安人喜歡吃的嘎啦蘋果。為了種好這些蘋果,老兩口冬春開始剪枝、施肥,5月份之后,每隔半個月就要給所有果樹噴一次農藥。雖然果林只有4、5畝地,但只靠兩位老人人工噴藥,每次都要整整兩天時間。

  老兩口用來給果樹噴藥的設備非常簡單,一個加壓器、一根長橡膠管、一支長棍式的藥槍還有一只塑料水桶。每次打藥,都需要老伴人工加壓,崔啟傳則要舉著藥槍,嚴嚴實實地把果樹都噴一遍藥。老兩口年紀都大了,每次給果樹噴藥要在果林里待一天,顧不上喝水吃飯。為了給藥槍加壓,崔啟傳的老伴像個機械似的不停打氣;“累得胳膊酸疼,也拉不動腿。天又熱,實在是干不動。”崔啟傳老伴還告訴記者,蘋果樹上掛果后,擔心鳥啄食蘋果,有時凌晨就要圍著果園燃放鞭炮驅鳥,有時每天要重復多次。

  采摘不及時好蘋果就要爛在林里了

  大津口鄉范家莊村有500多戶村民,大部分家里都有果林,但很多人現在都不種蘋果了。“我是愛蘋果,如果把它們放棄了,怪心疼的。女兒也勸我把果林承包出去,別那么累,可我舍不得這些果樹。”崔啟傳說。

  在崔啟傳的果林里,有一個用塑料布和木棍搭成的簡易篷屋。崔啟傳說那是因為平時在地里的時間比較多,萬一下雨跑不及可以在這里躲躲雨。

  嘎啦蘋果皮薄,肉質緊密、細脆、汁多,微甜微酸的口感深得泰安人的喜愛。崔啟傳介紹,自己家的果樹苗都是從農科院引進的,嚴格按照農科院的指導種植,每年光施肥和噴藥,就要花費4000元,結出的蘋果很甘美。

  再過半個月,這些嘎啦蘋果就要完全成熟。每到這個時候,崔啟傳和老伴兩人就從果林里摘下新鮮的蘋果,再帶到集市上去賣。崔啟傳告訴大眾網記者:“我們就是隨摘隨賣,但是每次趕集也賣不了多少。因為摘不及,去年大部分蘋果都爛在林里了。我和老伴用擔子往外擔爛的蘋果還擔了一個半月。”

  臨近成熟盼愛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

  從崔啟傳家的果林到家里,步行大約需要5分鐘。道路都是土路和斜坡,不是特別好走。老兩口要提著籃筐到果林去把成熟的蘋果摘下,再用擔子擔回家。一趟兩人要走20分鐘。

  崔啟傳的孩子都已經嫁人,也難有時間來幫助他們摘蘋果,摘蘋果的重擔還是在老兩口身上。

  崔啟傳告訴大眾網記者:“我們倆的身體真是很難把這一萬斤蘋果都摘下來再賣掉。嘎啦蘋果的存放期很短,如果成熟了不快點摘,不出10天就會爛掉。所以再過半個月,蘋果熟了沒人摘、沒人買,就要瞎了。”

  目前,崔啟傳果林里的蘋果還沒有全部成熟,老兩口就撿些成熟的蘋果零零散散地銷售。但再過半個月,大量的蘋果成熟就無計可施了。崔啟傳說:“如果有人想來蘋果園里做采摘也是可以的,嘎啦在市場上的零售價是十元三斤,采摘的話十元四斤就可以。我也不想看見這些好蘋果爛到林里,能賣多少是多少。”

  若社會愛心人士愿意伸出援手幫助這對老倆口,可撥打大眾網泰安新聞熱線0538-8582000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