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衛和其他志愿者一拍即合,接下來就是資金的問題。“既然是公益事業,我們肯定是不求回報地去做,所以我們志愿者開始籌錢,不管是多是少,只要投資了就是我們公益餐廳的股東,至于能得到什么回報,那就是愛心的無限傳遞吧!”郭衛說,在籌備過程中,他們走遍了全國的公益素食餐廳,學習他們現有的成熟經驗,結合淄博本地的風土人情和幫扶對象,最終打造出淄博乃至全省唯一一家“造血式”公益餐廳。
殘疾人就餐免費
賬目每月都公開
裝潢樸素雅靜,菜品干凈可口。8月10日,這家凝集了上百位愛心志愿者愛心的公益素食餐廳面向市民開放,中午兩個小時的就餐時間,預存三天的大米就全部吃完了。店里的志愿者翟麗君說,“餐廳開業的前三天,都是免費就餐的,今天中午這兩個小時來了200多位顧客,大家雖然忙得都顧不上什么了,但這也是我們做慈善做公益的一部分,忙中帶樂吧!”
“菜特別可口,因為是素食又是公益行動,我也放心帶著孩子來吃,剛才拿餐的時候我數了數,大概有60多種飯菜吧,免費吃還能有這么多種類供大家選擇,能看出這家餐廳是實實在在地為慈善事業做貢獻,以后我也會帶朋友家人再來光顧,也算是盡自己的一分薄力為貧困兒童、特殊兒童提供一些幫助。”前來就餐的霍女士說。
“因為餐廳開設的初衷就是做公益,從開業起,殘疾人員憑殘疾證、75歲以上老人憑身份證、貧困戶憑低保證來店內就餐一律都是免費的。餐廳的盈利在去除必要成本后將全部用于慈善,一部分將捐給希望小學,另一部分將用于精準扶貧和自閉癥兒童的救助,賬目會通過政府部門、媒體以及律師團體形成一個監督群,每月在店內的醒目位置進行公開,做到賬目透明。”志愿者翟麗君向記者詳細介紹了餐廳的運作模式。
在餐廳墻面上,志愿者們的公益活動照片隨處可見,翟麗君介紹說,“掛上這些照片既是對這些年我們獻愛心留下的點滴回憶,也是想通過照片向前來就餐的顧客傳達一種愛的理念吧。希望大家都能投身于公益事業,去幫幫那些孩子們。”
既解決家長就業
又方便孩子學習
餐廳進門處一排排帶著標簽的多肉植物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志愿者翟麗君說,“這些多肉植物都是自閉癥兒童親手制作的,放在店里銷售,雖然原材料都由餐廳提供,但是得來的報酬就屬于孩子們的個人財產了。”
隨后,翟麗君帶記者來到了餐廳二樓。在這里,烘焙室、手工制作室、多肉盆栽制作室……一間間標有不同名稱的房間排列開來。記者在手工制作室看到,有幾位自閉癥兒童正在進行手工串珠的制作,桌面上還放置著各式各樣已經制作完成的串珠手工藝品。據翟麗君介紹,“餐廳的一樓用于就餐,而餐廳二樓則是這些特殊兒童學習和工作的地方。因為他們最缺乏的就是走向社會的能力,通過學習一門技能來獲得報酬,也為他們將來的成長做一個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