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維修方與產權單位各執一詞,管理權劃分如何才能更清晰

  8月5日,記者再次來到泰山路8號附近,看到溫女士發生意外的現場現在已經被藍色的鐵板圍擋起來,里面有工人和工程設備正在施工,地面目前被挖出了一個深四五米,寬三四米的大坑。據工地上的施工負責人說,他們正在搶修污水管道。

  起初,現場的施工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工程人員被安排到這里搶修污水管道,但并沒有說明是受誰的委托指派。到了中午,記者再次遇到施工負責人,這時他又說工程隊是受煙臺開發區市政環衛處的委托前來施工。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工程人員挖開地面后發現地下的一處污水管道存在漏點,目前正在搶修。

  由于現在的施工現場恰好與溫女士發生意外事故的地方屬同一區域,那么地下的污水管泄露與7月29日晚的地面下陷有沒有直接的關聯?被搶修的污水管屬于何種性質?屬于市政管網還是附近樓房的配套設施?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來到煙臺開發區市政環衛處市政管理科了解情況。

  “這個地方不屬于環衛處的管轄。我們環衛處負責的是什么?公共區域、道路這個你看人行道、快車道、道班這個是咱們負責的。他那個屬于有個綠化帶,是個物業管理范圍。” 煙臺開發區市政環衛處的工作人員明確表示發生地面下陷的區域已經其地下的污水管網并不在其管理范圍內。

  煙臺開發區市政環衛處方面認為,發生下陷的區域屬于泰山路8號產權單位的門前五包管理范圍,事故責任應當由產權單位承擔。記者隨后幾經輾轉找到了泰山路8號樓的產權單位之一山東黃金電器公司了解情況。而對方則表示并不知道門前五包所指的是哪些管理內容。

  “這么多年,沒有哪個部門或者哪個人來告訴我們門前五包都包含哪些內容,另外,我們樓前的停車位還有綠化帶以及人行道板都不是我們產權單位劃定設計的,我們不應當承擔這個意外事故的責任?!?/p>

  黃金電器公司的物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初樓前的綠化帶、人行道以及停車位都不是他們設計劃定的,現在停車位出現地面下陷的責任自然也不應當由產權單位承擔。

  地面塌陷雖然事發偶然,其原因現在有著很多的猜測和不確定性。但如果涉事各方的應急預案、設施維護、事后問責等措施能夠到位,管理范圍更加明晰,而不是互相推卸責任,則可將讓這種突發的危害降到最低。任何一個公共設施的設置,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城市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首先就要徹底消除人們對意外的恐懼。

(來源:水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