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對濟南最美的描述。但如今,再美的風景也頂不過市場的力量,因為種藕不掙錢,濟南近郊最大的遙墻萬畝荷塘,現在已難尋蹤跡。昔日遮天蔽日的萬畝荷塘,如今已被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取代。

  實地探訪

  萬畝荷塘早不見,取代的是大片玉米地

  “楊柳依依,荷葉田田,白鷺翩翩”,“十里荷香,萬畝荷塘”,“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些優美的詞匯,都曾經被用來描述濟南東部的遙墻萬畝荷塘。據遙墻街道辦事處辦公室主任王立忠介紹,遙墻的蓮藕種植面積最高時達到一萬兩千畝,是濟南面積最大的賞荷之地,名副其實的萬畝荷塘。

  “市區通往遙墻的這條路叫荷花路,就在不遠的三四年前,從華山到遙墻,荷花路兩邊真的都是荷花,特別好看。”回憶起當年荷花路以及萬畝荷塘的盛景,王立忠仍然記憶猶新。

  在如此絕佳的條件下,遙墻街道辦事處還曾專門聯合市旅游局、市農業局等部門,自2009年至2011年,連續三年舉辦了遙墻荷花文化節。從新建觀荷涼亭、打造荷花仙子和藕雕塑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到摘錄辛棄疾的詠荷詩句營造文化氛圍,再到舉辦各種相關的文化活動,遙墻的荷花節辦的有聲有色,平均每年吸引10萬市民前來觀賞游玩。

  “當時遙墻59個村,其中20多個村都在種蓮藕,家家戶戶種,大面積栽種,農民一年四季都在圍著蓮藕轉。”曾主抓農委工作的王立忠回憶道。

  借著勢頭,2011年11月,遙墻清荷濕地公園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這意味著,遙墻蓮藕景觀園未來將晉升為省級濕地公園,萬畝荷塘生態觀光園將更加豐富,吸引更多市民親臨體驗。

  但如今,僅僅三年過去,所有的這一切幾乎已成歷史,萬畝荷塘也只留在記憶中。8月9日上午,記者探訪遙墻萬畝荷塘,發現當年“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萬畝荷塘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際的玉米地。

  在97路公交荷柳風情園站附近,記者舉目四望,目光所及之內,除了大片的玉米地,就是一些小樹林,半點也沒有荷塘的影子。僅在不遠處路口,有兩個山輪車和陽傘搭起的小攤位,在售賣蓮蓬、蓮子和荷花。

  “請問遙墻萬畝荷塘在哪兒?”記者納悶地向其中一個攤位詢問。“早沒了,全沒了,以前就在這里,路兩邊全都是,一眼望不到邊。”攤主劉云指著兩旁大片的玉米地和楊樹林說。

  而在荷柳風情園園區入口處,荷花仙子雕塑和藕雕塑依然駐立,只是不見半點荷花。荷花仙子旁僅有幾棵尚存的柳樹映襯,銅藕雕塑則被大片玉米地包圍。

  藕農親歷

  打工掙錢多,還沒有種藕這么累

  賣蓮蓬的劉云曾是遙墻最為典型的藕農之一,家住梁家碼頭村。“我今年63歲,種藕種了40年,從20多歲開始種藕,一直種到3年前。”劉云介紹,遙墻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引進蓮藕,種藕歷史已經長達45年,而自己家屬于種藕較早的一批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