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想吸引患者,還得靠好醫生

  濟南市醫改辦主任張佩渠總結濟南市分級診療推進中的問題時提到,目前基層衛計人員的短缺十分突出,具有相應學歷和專長的人員不足,隊伍老化、學歷偏低。“全科醫生缺乏,應該承擔健康守門員的作用,但由于整體水平不夠,也不一定能夠守住門。”

  這也造成患者對基層機構的不信任、不主動去就醫,也就影響了分級診療的推進。

  “要真正推開分級診療,政府不拿錢根本不行。”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醫務科主任魏洪偉說,老百姓也希望在家門口就能看病,但基層衛生機構沒有盈利,沒有政府的投入是實現不了的。另外,或許可以通過行政手段來推行,比如上級醫院不許接收沒有轉診單的患者,或者沒有轉診單不予報銷。

  目前,盡管不少省市靠醫保報銷比例來“分流”患者,但仍有一些患者寧可自己買單也要去大醫院。“患者都是跟著醫生走,醫生不到基層,再控制報銷比也不能引導病人去基層就醫。”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王秀華認為,財政應該補需方,讓患者用腳投票。

  “要改變人人往大醫院擠的現狀,必須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業務水平和技術能力,這才是分級診療起作用的關鍵。政府的扶持和補貼不能單純向大醫院傾斜,如果基層和大醫院的醫生待遇相差不大甚至相同,也會留住好醫生。”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徐凌忠說,改變患者的就醫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關鍵一步是向基層引入更多好醫生,讓基層留得住好醫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實習生 劉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