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迎來春天 銀行業不再“躺著賺錢”

  山東“金改”3周年成效顯著:金融業增加值提至3130.6億

  李永健首先從銀行業、區域資本市場、保險業等三個方面,對山東以改善供給為主線、不斷提升傳統金融行業服務水平的情況進行了介紹。他表示,3年來,山東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目的,全方位推進傳統金融行業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金融業發展勢頭十分迅猛。“這樣說起來可能顯得很空洞,我用數字來說明一下,更能說明金融業的發展。”

  截至今年6月末,山東全省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8.36萬億元和6.31萬億元;本外幣貸款增量連續7年均超過5000億元。銀行業融資主渠道作用發揮較好,資金供給潛力得到深入挖掘,同時積極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信貸資金更多流向小微企業、“三農”、服務業、棚戶區改造等經濟薄弱環節。另外,貸款利率明顯下降,今年6月,全省一般性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6%,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為2012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

  2015年,山東省股票、債券兩項直接融資達到4591.7億元,是2012年的2.53倍;今年上半年達到2681.2億元,同比增長57%。2015年,全省納入規范改制范圍的企業3.55萬家,全年完成改制任務的企業達到4155家,占11.72%;今年上半年又改制了1720家。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上市公司達到259家,比2012年末增加1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從無到有,已發展到461家。

  其中,齊魯銀行成為全國首家獲批在“新三板”發行優先股的商業銀行;魯證期貨成為我省首家金融類上市公司。齊魯股權交易中心體制改革順利完成,自2013年以來累計幫助企業融資200億元,掛牌企業總量達到747家,比2012年末增加631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達到353家。另外,截至今年6月末,山東省在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機構達到408家,管理基金規模590.3億元。

  保險業方面,3年來保險業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李永健解釋說,“保險業發展的好不好,一看要看保險的密度,一個要看保險的深度。我們現在人均保費達到了1785塊錢。”據了解,2015年,全省完成保費收入1787.6億元,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分別達到1815.4元和2.84%,比2012年提高650.6元和0.58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實現保費收入1386.8億元,同比增長40.69%。其中,去年實現農業保險保費收入17.74億元,是2012年的2.07倍;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長19.5%。

  另外,生豬價格指數保險、訂單貸款保證保險、菜籃子工程保險、農房保險等特色險種取得初步進展。在全國率先以省為單位推行大病保險,覆蓋近6700萬居民,有效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安全生產、醫療、特種設備、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責任保險穩步發展,在前幾年較快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又實現保費收入11.8億元,同比增長41.89%。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在全省鋪開。保險資金運用規模持續擴大,累計投資額超過600億元。李永健表示,“保險業的春天已經到來了,銀行業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