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的先行者
將世界的機遇變成中國的機遇,將中國的機遇變成自己的機遇。作為海上絲路與陸上絲路交會的大省,山東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積極尋求新定位、發揮新優勢,深度融入全球化掘金世界,在新常態下構筑經濟新版圖。
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下,我國出口貿易明顯受阻。據山東省商務廳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全國進出口總額下降3.3%的背景下,山東進出口同比增長2.4%,實現逆勢增長。在全國進出口規模前10位的省市中,山東是唯一一個進出口、出口、進口3項指標均實現正增長的省份。
“新業態成為出口新增長點,新動能加快積聚發展。”山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呂偉介紹,上半年,21家省級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出口85.5億元,增長2.2倍,拉動全省出口增長1.4個百分點;全省跨境電子商務出口267.4億元,增長27.3%。
近年來,國內汽車市場受國際金融危機余波和國民經濟調整的影響,一改快速增長趨勢,特別是重型汽車進入新世紀以來的第一個谷底,中國重汽也經受了改革重組以來最為嚴酷的挑戰。
“應當明確,在激烈競爭中,誰主動、誰改革創新力度大,誰就能戰勝自己,從而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搶得先機,實現效益,實現發展。”中國重汽董事長、黨委書記馬純濟說。
為求轉機,中國重汽把工作重心放在技術創新、品牌建設、質量提升和降本增效上,提高產品附加值,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供給市場高端化。當前,國際市場在中國重汽產銷結構中的占比已達1/3,未來還將逾1/2甚至更多。
據介紹,中國重汽商用車正在向系列化格局轉變,重卡繼續保持行業領先,中輕卡逆勢上揚,客車特別是新能源客車快速上量,全年銷售新能源客車1600輛,發展勢頭良好。同時,開發系列專用車,滿足不同市場需求。
同樣的實業出口,不同的走出去路子。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海爾在探索互聯網轉型的同時,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戰略,不斷將海爾模式融入海外市場的開拓過程,實現了從“產品出口”到“模式出口”的跨越,創新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方式。
在“一帶一路”橋頭堡巴基斯坦,海爾通過10余年的深耕發展,目前在巴基斯坦品牌知名度達到99%,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本土化知名家電品牌。“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本土化“研發、制造、銷售”三位一體的海外布局是海爾“走出去”始終堅持的模式。
今年4月,海爾冰箱俄羅斯首個制造基地工業園正式投產,項目總投資額5500萬美元,第一階段產能25萬臺,第二階段產能50萬臺,產品全部銷往俄羅斯和附近國家市場。
在海爾海外已建成的8個工業園中,就有6個是在“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另外,海爾在海外有18個制造基地,產能突破1000萬臺每年,能夠有效滿足當地市場需求。
同樣注重“走出去”本土化的青建集團,將“成為當地企業,解決當地就業,融入當地社會”作為一項標準嚴格執行。
近幾年,青建在非洲承建的項目已經覆蓋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青建海外工程已連續三年獲得中國境外工程魯班獎。目前,青建在海外20多個國家設有常駐機構,并相繼在“一帶一路”區域完成布局,在建項目也從低附加值的承包工程向全產業鏈模式轉變。
“世界眼光定戰略,國際標準謀發展,青建將一如既往地承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和戰略部署,做‘一帶一路’上的新魯班。”青建集團股份公司聯席董事長王賢茂對青建的“走出去”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