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方面,規劃保障性住房通過政府新建、購置、配建和用工單位自建等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房源,進一步改善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條件,解決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定向開發方式,保障城市公益性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等所需的安置用房建設。

  近期,規劃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7.6萬套,以保障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套型建筑面積應控制在60平方米以內,布局應滿足交通便利、設施齊全、布點均勻、環境良好的要求,保障居民基本居住需求。E建立三層歷史文化保護體系

  規劃提出,以保護古城商埠及其傳統文化為重點,建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三個層次的保護體系。

  古城保護方面,在以古城為主體的泉城特色標志區,重點保護整治“一城一湖一環”(古城、大明湖、環城公園),控制建筑高度,保護古城的街巷肌理和泉池園林水系,增加開敞空間。

  商埠區保護以“三經六緯、一園十二坊”(包括經緯道路、中山公園、典型街坊等)為保護整治重點,維持小格網街道格局,保護典型街坊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新建建筑保持與傳統建筑相協調。

  泉水保護方面,為加強泉水出露區以及地下泉脈流徑保護,將劃定以72名泉為重點的泉水出露區的保護范圍和控制范圍。禁止填埋、占壓、損毀名泉泉池、泉渠及其人文景觀;禁止在保護范圍內進行與名泉保護無關的建設。在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龍潭、百脈泉、洪范池等泉群的泉水出露區保護范圍內,建設工程基礎施工限制采用箱形基礎;禁止建設有礙名泉風貌的建(構)筑物。禁止建設可能對泉脈流徑造成破壞的深基礎工程。

  規劃保護3個歷史文化街區,即芙蓉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山東大學西校區(原齊魯大學)歷史文化街區。

  此外,在整體城市風貌特色上,規劃保護“山、泉、湖、河、城”有機結合的城市風貌特色,保護南北以自然山水為特征、東西以城市發展時代延續并與南北山水融合為特征的城市格局。嚴格控制風貌帶內重點地段的建筑高度。大明湖周邊地區高度控制:北至膠濟鐵路,控制高度由南至北為24—50米;東、西分別控制至東、西護城河以外約200米,控制高度由內向外為18—36米;南至泉城路,控制高度由北至南為15—45米。保護大明湖至千佛山之間“佛山倒影”的故有景觀,控制視廊內的建筑高度,滿足大明湖北岸至千佛山一覽亭以上山體的通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