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在泉城路的蘋果手機專賣店的手機柜臺前冷冷清清,消費者等待新品的到來。 記者王鋒 攝

  蘋果公司的iPhone7上市了!每次新品發布,攪動著“果粉”和業界的心。在新品發布之前,“果粉”們就摩拳擦掌,準備搶購;蘋果卻一如既往地傲慢,不僅沒提前開通預訂渠道,還放話“貨源不一定充足”。記者采訪了解到,而今越來越多濟南手機零售商轉投其他,不少消費者也更青睞國產手機。各領風騷三五年的手機市場“鐵律”再次上演,“諸侯爭霸”似又重來。

  “蘋果”也會虧本大甩賣?

  新品出世前甩庫存一部手機虧千元也賣

  7日早晨,距iPhone7在美國洛杉磯發布不到一天。

  同一時間,濟南泉城路恒隆廣場的蘋果直營店。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地干著事務性工作,電源線圈要多少圈、產品怎樣按標準擺放……一切一如往常。門外,“果粉”們在焦急等候,希望詢問如何預訂iPhone7,得到的回復卻相當官方:“一切得等明天新品發布了再說。”

  同樣焦急的,還有泉城路沿線各手機賣場的蘋果銷售代理商。在一手機大賣場,蘋果代理商趙先生抱怨:“現在賣手機,最不賺錢的就數賣蘋果了。”趙先生在濟南做手機生意已20余年,在供大于求的時代“渠道為王”,廠家求著代理商,但自從代理蘋果,一切都變了。“蘋果要求代理商,現款現貨,買了再賣,我們承擔賣不出去的風險。”趙先生說,現在銷售量比最高時下降40%以上,有時候還經常壓貨。

  趙先生舉例,iPhone7發布前的iPhone6S,官方報價5288元,進價4988元,能有300元的利潤空間。一旦iPhone7上市,6S勢必降價,按照以往經驗降800元,這次有消息稱可能降1000元,也就是4288元,這時如果有存貨賣不出去就要虧本了。為趕在iPhone7發布前處理庫存,他曾經平進平出,有時候甚至賣 4088 元、3999元,一部手機虧八九百元甚至上千元都賣,總比砸手里好。

  一個“蘋果”幾十家來咬!

  濟南直營店搶生意,幾十家代理商“雪上加霜”

  “蘋果手機代理商生意難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蘋果直營店今年在恒隆廣場開業。”在泉城路一家家電賣場負責手機銷售的馬先生告訴記者,這讓代理商生意“雪上加霜”。

  在泉城路西短短500多米的距離內,聚集了20余家手機賣場,其中多數賣場都有蘋果柜臺,競爭激烈程度之高,全國罕見。在這種背景下,直營店開業,更是切分了代理商本就有限的市場蛋糕。

  “可能有人會說,直營店都是按照官網價銷售,代理商一般低于報價,還是有價格優勢的。”馬先生說,相比較直營店,代理商購進的貨品不全,而一般蘋果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不是很高,他們更喜歡購買想要的產品。“有時候即使是同樣的產品,我們價格低,很多‘果粉’仍喜歡到直營店買。”馬先生說。

  對此,代理商趙先生分析:“與專賣店相比,直營店的用戶體驗太好了,店面面積五六百平方米,后期服務也很好,專賣店肯定比不了。”

  蘋果正在“跌下神壇”?

  非蘋果系手機反超 有的價格過萬元利潤高

  蘋果手機銷售下滑,趙先生的店并不是孤例。最近一年,不少市場研究機構公布數據顯示,蘋果在中國市場占有率下滑,有時候銷量已跌出前5名,蘋果“跌下神壇”聲音不斷。

  如今,代理商趙先生已準備銷售其他品牌手機。趙先生告訴記者,最近幾年,非蘋果系手機上升勢頭很猛,利潤空間比蘋果大得多。比如一直緊盯蘋果的三星,目前濟南市面上的Note7 賣 5988 元,三星S7edge賣5688元,三星W2016甚至賣1萬多元。王石代言的8848鈦金手機,在濟南賣12999元。在貴和,一些品牌手機甚至賣四五萬元。在某大型家店賣場一樓,主流國產手機的價格區間正在悄然上揚,比如主打“內置安全加密芯片”的金立手機,M6和M6 Plus,售價 2699 元起至3199元。在“價格屠夫”小米手機專柜,旗艦機型紅米Pro,共有3個版本,定價1499元起至1999元,而之前紅米系列產品都在千元以下,售價為499元到899元。

  很受年輕人喜歡的魅族手機,新款MX6起售價為1999元,而之前MX4和MX5的起售價都是1799元。再比如最近上升勢頭很猛的華為手機,P9售價2988元起,而去年P8則是2888元起;華為“麥芒5”售價為2399元起,而“麥芒4”則是2099元。

  扒一扒歷史上三波換機潮

  第3次換機潮到來,蘋果優勢正在消失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國產手機如OPPO、金立、vivo等,盡管也生產智能手機,但價格普遍比較低,為什么近幾年價格突然上來了?比如OPPO今年主打機型R9起售價為2799元,去年R7為2499元;vivo Xplay5售價為3698元起至4288元,而vivo Xplay一代的售價僅為2998元……

  第1波 普及智能機,價格是王道

  故事要2008年說起。那時,安卓出現,引領手機從功能機階段進入新階段——智能手機PC化時代。新事物出現,價格永遠是王道,移動、聯通、電信為了迅速推廣3G,大力補貼國產手機廠商,拉低手機價格。于是,千元以下的智能手機快速普及,這在2012年、2013年體現最為明顯。小米、酷派大神、榮耀華為成為領跑者。

  第2波 普及之后換機,價格自然上漲

  到2014年,我國智能手機普及率超過90%,普及完成就開始換機,因為手機正常的換機周期大約就是2年。“普通人都有這種經歷,要換手機了,肯定要換個比原來好的。”馬先生說,低端換到中端品牌,就是如今的OPPO、vivo、華為風光無限,價格自然也會上漲。

  第3波 技術火拼之后,渠道營銷更顯重要

  在馬先生看來,現在即將進入第三次換智能手機的階段。在蘋果發布新品之前,很多手機品牌都在發布新品,搶占市場。“在這場爭奪中,蘋果的優勢在漸漸消失。”馬先生說,過去蘋果有技術優勢,但是現在,華為、三星已經趕上來了。這個替代過程類似于10多年前彩屏拍照手機替代黑白功能機,當普及完成之后,產品同質化,品牌價值會回歸,渠道、營銷會重新變得重要,這是國產手機的優勢。業內人士表示,這很容易讓人想起曾雄霸手機市場的諾基亞,最終也只能遺憾落寞。